2008年11月27日星期四

Ocean's Eleven (2001)

不管出于个人的还是集体的目的,团队合作的精神都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项目管理,是一种科学+艺术。保持成员的特色而又能实现良好的合作,恐怕是管理学最高的境界。
Traitor中的主角原来早在7年前就是个爆破专家了。

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

Traitor (2008)

看到唯一能证明卧底身份的人被射杀,我立刻替主人公觉得这世界这情节太他妈疯狂了。
黑人影星怎么一茬茬的都冒头了?怪不得黑人总统都被认可了。

The Dark Knight (2008)

好是好,可好到什么程度,我也不清楚。
以后再慢慢看吧。

2008年11月25日星期二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2008)

变态的人变态的心理变态的行为,虽然有些许内容,角色也足够鲜明,却注定没法被大多数观众认可。IMDB的评分很明显的证实了这个。
大陆与香港,过于与粤语在片子中的结合和穿插显得毫无目的,滑稽可笑。
王朔的小说还是好看的多,并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大致记得情节,一来是因为故事情节对于我来说太他妈新奇陌生了,更重要的是这是少数以一个杂碎的第一人称来讲述的小说之一。

2008年11月23日星期日

Burn After Reading (2008)

挺荒诞虚无无厘头的,不过大众会觉得莫名其妙。
布拉德皮特死都死得那么帅。

2008年11月22日星期六

Ben X (2007)

很特别很另类。
他们说是申奥片,愣是看不出来。

2008年11月19日星期三

Taken (2008/I)

CIA的家伙们都是杀人机器。迷迷糊糊的Jason是,退休了的Bryan也不例外。
紧张刺激,强烈推荐!
比起谍影重重来,只是少了些阴谋论和繁复的情节。

2008年11月18日星期二

Mamma Mia! (2008)

看得我对唱歌跳舞都有了极大的兴趣。
外国人(包括我们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真让人羡慕!

HP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ZT

一、关于工作与生活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冲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 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 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 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 能拿到3k-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前两天问我的一个销售,你会的这些东西一个新人2年就都学会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却只是你的一半,到时候,你怎么办?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 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 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看上去赢得复赛并不容易,但,还不是那么难。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大多数人都会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他们会认为之所以不能再进一步已经不是自己 的原因了。虽然他们仍然不好对付,但是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度量,更没有清晰长远的目光。就像一只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最终是会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则象斗牛士一样,不急不躁,跟随着自己的节拍,慢慢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当上了中小公司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乃至几亿的生意。

最终的决赛来了,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赢得决赛,因此对于决赛的决胜因素也只能凭自己的猜测而已,这个时候的输赢或许就像武侠小说里写得那样,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了,要想轻易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浑身解数,还需要一点运气和时间。世界的规律依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二、 根源

你工作快乐么?你的工作好么?

有没有觉得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工作很不开心?有没有觉得自己入错了行?有没有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有没有觉得工作像一团乱麻每天上班 都是一种痛苦?有没有很想换个工作?有没有觉得其实现在的公司并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好?有没有觉得这份工作是当初因为生存压力而找的,实在不适合自己?你从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么?你每天开心么?

天涯上愤怒的人很多,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不快乐?你为什么愤怒? 其实,你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

我总觉得,职业生涯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人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 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么?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 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于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只能哀叹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时,只能到天涯上来发泄一把,在失败者的共鸣当中寻求一点心理平衡罢了。大多数人都有生存压力,我也是,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而消极的人则会因为焦虑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做出选择,这就是世道,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

一般我们处理的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则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会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 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队一样忙碌痛苦,也是因为工作中没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说自己活在水深火热为了生存顾不上那么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难是当初你们没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结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们还是因为急于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许将来要继续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结果。

我始终觉得我要说的话题,沉重了点,需要很多思考,远比唐笑打武警的话题来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请先忘记一切的生存压力,想想这辈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最要紧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三、什么是好工作

当初微软有个唐骏,很多大学里的年轻人觉得这才是他们向往的职业生涯,我在清华bbs里发的帖子被这些学子们所不屑,那个时候学生们只想出国或者去外企,不过如今看来,我还是对的,唐骏去了盛大,陈天桥创立的盛大,一家民营公司。一个高学历的海归在500强的公司里拿高薪水,这大约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问题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做这个梦,好的职位却只有500个。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认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好吧,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这是你想要的么?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这是你想要的么?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这是你想要的么?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另一方面,他们薪水福利一般,并没有特别了不起,他们的晋升机会比较少,很难做到很高阶的主管,他们虽然厌恶常常加班,却不敢 不加班,因为"你不干有得是人干",大部分情况下会找个台湾人香港人新加坡人来管你,而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你想清楚了么?500强一定好 么?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都到美国了,甚至毕业这么多年了,还有人最近到国外去了。出国真的有那么好么?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还是在博士、博 士后、访问学者地挣扎着,至今只有一个正经在一个美国大学里拿到个正式的教职。国内的教授很难当么?我有几个表亲也去了国外了,他们的父母独自在国内,没有人照顾,有好几次人在家里昏倒都没人知道,出国,真的这么光彩么?就像有人说的"很多事情就像看A片,看的人觉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人总想找到那个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对于别人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

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 么重要。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同事的意见……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 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对于大多数正常智力的人来说,所做的决定没有大的对错,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尝试的。比如你没有考自己上的那个学校,没有入现在这个行业,这辈子就过不下去 了?就会很失败?不见得。

我想,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四、普通人

我发现中国人的励志和国外的励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国的励志比较鼓励人立下大志愿,卧薪尝胆,有朝一日成富成贵。而国外的励志比较鼓励人勇敢面对现实生活,面对普通人的困境,虽然结果也是成富成贵,但起点不一样,相对来说,我觉得后者在操作上更现实,而前者则需要用999个失败者来堆砌一个成功者的故事。

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因此,我们不会买彩票中500万,我们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我们不会坐飞机掉下来,我们当中很少的人会创业成功,我们之中有30%的人会离婚,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活过65岁……

所以请你在想自己要什么的时候,要得"现实"一点,你说我想要做李嘉诚,抱歉,我帮不上你。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这种人,是靠命的,看我写的这篇文章绝对不会让你成为他们,即使你成为了他们,也绝对不是我这篇文章的功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真正当皇帝的只有一个人,王侯将相,人也不多。目标定得高些对于喜欢挑战的人来说有好处,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反而比较容易灰心沮丧,很容易就放弃了。

回过头来说,李嘉诚比你有钱大致50万倍,他比你更快乐么?或许。有没有比你快乐50万倍,一定没有。他比你最多也就快乐一两倍,甚至有可 能还不如你快乐。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和别人比赛,比谁要得更多更高,比谁的目标更远大。虽然成为李嘉诚这个目标很宏大,但你并不见得会从这个目标以及追求目标的过程当中获得快乐,而且基本上你也做不到。你必须听听你内心的声音,寻找真正能够使你获得快乐的东西,那才是你想要的东西。 你想要的东西,或者我们把它称之为目标,目标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为自己的目标没有别人远大而不好意思,达到自己的目标其实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乐却是一样的。我们追逐成功,其实追逐的是成功带来的快乐,而非成功本身。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被攀比的心态蒙住眼睛,忘记了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忘记了是什么能使我们更快乐。

社会上一夜暴富的新闻很多,这些消息,总会在我们的心里面掀起很多涟漪,涟漪多了就变成惊涛骇浪,心里的惊涛骇浪除了打翻承载你目标的小船,并不会使得你也一夜暴富。"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揍。"我们这些普通人既没有当贼的勇气,又缺乏当贼的狠辣绝决,虽然羡慕吃肉,却更害怕挨揍,偶尔看到几个没挨揍的贼就按奈不住,或者心思活动,或者大感不公,真要叫去做贼,却也不敢。 我还是过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乐,至少,晚上睡得着觉。

五、跳槽与积累

首先要说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个性,天涯上或许会有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叫好,煤气公司电话公司不会因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免了你的帐单。当你很帅地炒掉了你的老板,当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账单还是要照付,只是你赚钱的时间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没人受损失。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现在很多人从网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网站常常给人出些馊主意,要知道他们是盈利性企业,当然要从自身盈利的角度来考虑,大家越是频繁跳槽频繁找工作他们越 是生意兴隆,所以鼓动人们跳槽是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会常常告诉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报"又是"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 "。至于是否会因此让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更加开心,那个,他们管不着。

要跳槽肯定是有问题,一般来说问题发生了,躲是躲不开的,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你必须相信,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就 像围城里说的,"城里的人拼命想冲出来,而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去。"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 得"。

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偶尔会遇到低谷但大趋势总归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脉冲波一样每每回到起点,我见过不少面试者,30多岁了, 四五份工作经历,每次多则3年,少则1年,30多岁的时候回到起点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拿基本初级的薪水,和2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不觉得有点辛苦么?这种日子好过么?

我非常不赞成在一个行业超过3年以后换行业,基本上,35岁以前我们的生存资本靠打拼,35岁以生存的资本靠的就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

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代表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一切从头开始,如果换了两次行业,35岁的时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积累,而一个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积累,谁会占优势?工作到2-3 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换一个行业,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开,会好很多。其实这样做只是让你从头开始,到了时候还是会发生和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你熬过去了而别人没有熬过去你就领先了。跑长跑的人会知道,开始的时候很轻松,但是很快会有第一次的难受,但过了这一段又能跑很长一段,接下来会碰到第二次的难受,坚持过了以后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复,难受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坚持不下去了。大多数人第一次就坚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坚持到第二次,第三次虽然大家 都坚持不住了,可是跑到这里的人也没几个了,这点资本足够你安稳活这一辈子了。

一份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成熟手,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很多人会觉得厌倦,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很多时候的跳槽是因为觉得失去兴趣了,觉得自己已经完成比赛了。其实这个时候比赛才刚刚开始,工作两三年的人,无论是客户关系,人 脉,手下,和领导的关系,在业内的名气……还都是远远不够的,但稍有成绩的人总是会自我感觉良好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跟客户关系铁得要命,觉得自己在业界 的口碑好得很。其实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不是,这个时候,还是要拿出前两年的干劲来,稳扎稳打,积累才刚刚开始。

你足够了解你的客户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 你足够了解你的老板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手下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如果你不知道,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已经积累够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让他们帮你的忙,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你又何来的成功?

六、等待

这是个浮躁的人们最不喜欢的话题,本来不想说这个话题,因为会引起太多的争论,而我又无意和人争论这些,但是考虑到对于职业生涯的长久规划,这是一个躲避不了的话题,还是决定写一写,不爱看的请离开吧。 并不是每次穿红灯都会被汽车撞,并不是每个罪犯都会被抓到,并不是每个错误都会被惩罚,并不是每个贪官都会被枪毙,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坚持都会有人看到,并不是你每一点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个善意都能被理解……这个,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够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气么?如果没有,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么?有很多时候,人需要一点耐心,一点信心。每个人总会轮到几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 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周 润发等待过,刘德华等待过,周星驰等待过,王菲等待过,张艺谋也等待过……看到了他们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 马奖影帝在街边摆地摊?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剧场里给一位观众说相声?你可曾看到周星驰的角色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闷的日子,我几乎能想象得出来他们借酒浇愁的样子,我也能想象得出他们为了生存而挣扎的窘迫。在他们一生最中灿烂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渴望成功,但却两手空空, 一如现在的你。没有人保证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如果当时的他们总念叨着"成功只是属于特权阶级的",你觉得他们今天会怎样? 曾经我也不明白有些人为什么并不比我有能力却要坐在我的头上,年纪比我大就一定要当我的领导么?为什么有些烂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赚钱?为什么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的人能那么容易赚钱,而轮到我们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正规化了?有一天我突然想,我还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在社会里挣扎奋斗了,他们在社 会上奋斗积累了十几二十年,我们新人来了,他们有的我都想要,我这不是在要公平,我这是在要抢劫。因为我要得太急,因为我忍不住寂寞。二十多岁的男人,没有钱,没有事业,却有蓬勃的欲望。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的,人总是会有低潮的,人总是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的,人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总会来的。至少,你还年轻,你没有坐牢,没有生治不了的病,没有欠还不起的 债。比你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你幸运的人,你还怕什么?路要一步步走,虽然到达终点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

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别人也不好受,你坚持不下去了,别人也一样,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坚持不住了,那只能让别人获得坚持的信心,让竞争者看着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赛。胜利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在最绝望的时候,我会去看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JerryMaguire》,让自己重新鼓起勇气,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总还是有希望。当所有的人离开的时候,我不失去希望,我不放弃。每天下班坐在车里,我喜欢哼着《隐形的翅膀》看着窗外,我知道,我在静静等待,等待属于我的那一刻。

原贴里伊吉网友的话我很喜欢,抄录在这里: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特殊者含着金匙出生、投胎到好家庭、工作安排到电力局拿1w月薪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当然最好轮到自己红军长征两万五、打成右派反革命、胼手胝足牺牲尊严去奋斗,最好留给祖辈父辈和别人。自然,不是每个吃过苦的人都会得到回报;但是,任何时代,每一个既得利益者身后,都有他的祖辈父辈奋斗挣扎乃至流血付出生命的身影。

羡慕别人有个好爸爸,没什么不可以;问题是,你的下一代,会有一个好爸爸吗?

至于问到为什么不能有同样的赢面概率?我只能问:为什么物种竞争中,人和猴子不能有同样的赢面概率? 物竞天择。猴子的灵魂不一定比你卑微,但你身后有几十万年的类人猿进化积淀。

七、入对行跟对人

在中国,大概很少有人是一份职业做到底的,虽然如此,第一份工作还是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两件事情格外重要,第一件是入行,第二件事情是跟人。第一份工作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入行,现代的职业分工已经很细,我们基本上只能在一个行业里成为专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里成为专家。很多案例也证明即使一个人在一个行业非常成功,到另外一个行业,往往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情,"你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卖一辈子汽水?"是乔布斯邀请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考利加 盟苹果时所说的话,结果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约翰,到了苹果表现平平。其实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好,也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差,或许有报道说哪个行业的平均薪资比较高,但是他们没说的是,那个行业的平均压力也比较大。看上去很美的行业一旦进入才发现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那么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见。

说实话,我自己都没有发大财,所以我的建议只是让人快乐工作的建议,不是如何发大财的建议,我们只讨论一般普通打工者的情况。我认为选择什么行业并没有太大关系,看问题不能只看眼前。比如,从前年开始,国家开始整顿医疗行业,很多医药公司开不下去,很多医药行业的销售开始转行。其实医药行业 的不景气是针对所有公司的,并非针对一家公司,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这个时候跑掉是非常不划算的,大多数正规的医药公司即使不做新生意撑个两三年总是能撑的,大多数医药销售靠工资撑个两三年也是可以撑的,国家不可能永远捏着医药行业不放的,两三年以后光景总归还会好起来的,那个时候别人都跑了而你没跑,那 时的日子应该会好过很多。有的时候觉得自己这个行业不行了,问题是,再不行的行业,做得人少了也变成了好行业,当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时候,往往却是最好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金融行业好,金融行业门槛高不说,有多少人削尖脑袋要钻进去,竞争激励,进去以后还要时时提防,一个疏忽,就被后来的人给挤掉了,压力巨 大,又如何谈得上快乐?也就未必是"好"工作了。

太阳能这个东西至今还不能进入实际应用的阶段,但是中国已经有7家和太阳能有关的公司在纽交所上市了,国美苏宁永乐其实是贸易型企业,也能 上市,鲁泰纺织连续10年利润增长超过50%,卖茶的一茶一座,卖衣服的海澜之家都能上市……其实选什么行业真的不重要,关键是怎么做。事情都是人做出来 的,关键是人。

有一点是需要记住的,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直到我们能够预见得到的未来,成功的人总是少数,有钱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一般的,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数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离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因此大多数人说好的东西不见得好,大多数人说不好的东西不见得不好。大多 数人都去炒股的时候说明跌只是时间问题,大家越是热情高涨的时候,跌的日子越近。大多数人买房子的时候,房价不会涨,而房价涨的差不多的时候,大多数人才开始买房子。不会有这样一件事情让大家都变成功,发了财,历史上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发生。有些东西即使一时运气好得到了,还是会在别的时候别的地方失去 的。

年轻人在职业生涯的刚开始,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做对的事情,不要让自己今后几十年的人生总是提心吊胆,更不值得为了一份工作赔上自己的青春年华。我的公司是个不行贿的公司,以前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自己的员工也不理解,不过如今,我们是同行中最大的企业,客户乐意和我们打交道,尤其是在国家打 击腐败的时候,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做生意不给钱的名声,都敢于和我们做生意。而勇于给钱的公司,不是倒了,就是跑了,要不就是每天睡不好觉,人还是要看长远一点。很多时候,看起来最近的路,其实是最远的路,看起来最远的路,其实是最近的路。

跟对人是说,入行后要跟个好领导好老师,刚进社会的人做事情往往没有经验,需要有人言传身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一个好领导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好"的标准,不是他让你少干活多拿钱,而是以下三个: 首先,好领导要有宽广的心胸,如果一个领导每天都会发 脾气,那几乎可以肯定他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能发脾气的时候却不发脾气的领导,多半是非常厉害的领导。中国人当领导最大的毛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是,领导很有能力,手下一群庸才或者手下一群闲人。如果看到这样的环境,还是不要去的好。

其次,领导要愿意从下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一点其实 是从面试的时候就能发现的,如果这位领导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几乎不听你说什么,这就危险了。从下属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不代表同意下属的说法,但他必须了解下属的立场,下属为什么要这么想,然后他才有办法说服你,只关心自己怎么想的领导往往难以获得下属的信服。

第三,领导敢于承担责任,如果出了问题就把责任往下推,有了功劳就往自己身上揽,这样的领导不跟也罢。选择领导,要选择关键时刻能抗得住的领导,能够为下属的错误买单的领导,因为这是他作为领导的责任。 有可能,你碰不到好领导,因为,中国的领导往往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领导,因为他坐领导的位置,所以他的话就比较有道理,这是传统观念官本位的误区,可能有大量的这种无知无能的领导,只是,这对于你其实是好事,如果将来有一天你要超过他,你希望他比较聪明还是比较笨?相对来说这样的领导其实不难搞定,只是你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下来而已。多认识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强的人打交道,同样能找到好的老师,不要和一群同样郁闷的人一 起控诉社会,控诉老板,这帮不上你,只会让你更消极。和那些比你强的人打交道,看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习他们,然后跟更强的人打交道。

八、选择

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实是选择,因此在谈职业生涯的时候不得不提到这个话题。

我始终认为,在很大的范围内,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 样的人,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每天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我可以不去写这篇文章,去别人的帖子拍拍砖头,也可以写下这些文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整理自己的思路,我可以多注意下格式让别人易于阅读,也可以写成一堆,我可以就这样发上来,也可以在发以前再看几遍,你可以选择不刮胡子就去面试,也可以选择出门 前照照镜子……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小选择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未来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很多人会说我命苦啊,没得选择阿,如果你认为"去微软还是去IBM""上清华 还是上北大""当销售副总还是当厂长"这种才叫选择的话,的确你没有什么选择,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选择。但每天你都可以选择是否为客户服务更周到一些,是否对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是否把情况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把不清楚的问题再弄清楚一些…
…你也可以选择在是否在痛苦中继续坚持,是否抛弃掉自己的那些负面的想法,是否原谅一个人的错误,是否相信我在这里写下的这些话,是否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生活每天都在给你选择的机会,每天都在给你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你可以选择赖在地上撒泼打滚,也可以选择咬牙站起来。你永远都有选择。有些选择不是立杆见影的,需要累积,比如农民可以选择自 己常常去浇地,也可以选择让老天去浇地,诚然你今天浇水下去苗不见得今天马上就长出来,但常常浇水,大部分苗终究会长出来的,如果你不浇,收成一定很糟糕。

每天生活都在给你机会,他不会给你一叠现金也不会拱手送你个好工作,但实际上,他还是在给你机会。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任何了不起的社会关系,我的父亲在大学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了边疆,那个小县城只有一条马路,他们那一代人其实比我们更有理由抱怨,他们什么也没得到,年轻的时候文 化大革命,书都没得读,支援边疆插队落户,等到老了,却要给年轻人机会了。他有足够的理由象成千上万那样的青年一样坐在那里抱怨生不逢时,怨气冲天。然而在分配到边疆的十年之后,国家恢复招研究生,他考回了原来的学校。研究生毕业,他被分配到了安徽一家小单位里,又是3年以后,国家第一届招收博士生,他又考回了原来的学校,成为中国第一代博士,那时的他比现在的我年纪还大。生活并没有放弃他,他也没有放弃生活。10年的等待,他做了他自己的选择,他没有放弃,他没有破罐子破摔,所以时机到来的时候,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决定在你的每个小小的选择之间。

你选择相信什么?你选择和谁交朋友?你选择做什么?你选择怎么做?……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当中,意识形态层面的选择又远比客观条件的选择来得重要得多,比如选择做什么产品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而选择怎么做才重要。选择用什么人并不重要,而选择怎么带这些人才重要。大多数时候选择客观条件并不要紧,大多数关于客观条件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要紧的是选择怎么做。一个大 学生毕业了,他要去微软也好,他要卖猪肉也好,他要创业也好,他要做游戏代练也好,只要不犯法,不害人,都没有什么关系,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除了这些,你还可以选择时间和环境,比如,你可以选择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岁再 说,只是到了40多岁,那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多岁30多 岁的时候吃点苦,好让自己脆弱的时候活得从容一些。你可以选择在温室里成长,也可以选择到野外磨砺,你可以选择在办公室吹冷气的工作,也可以选择40度的 酷热下,去见你的客户,只是,这一切最终会累积起来,引导你到你应得的未来。

我不敢说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选择,但是绝大部分事情你有选择,只是往往你不把这当作一种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才会有比较好的未来。

九、选择职业

职业的选择,总的来说,无非就是销售、市场、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几个大类,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500强的CEO当 中最多的是销售出身,第二多的人是财务出身,这两者加起来大概超过95%。现代IT行业也有技术出身成为老板的,但实际上,后来他们还是从事了很多销售和 市场的工作,并且表现出色,公司才获得了成功,完全靠技术能力成为公司老板的,几乎没有。这是有原因的,因为销售就是一门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而管理其实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这两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东西,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让别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而财务则是从数字的层面了解生意的本质,从宏观上看待生意的本质,对于一个生意是否挣钱,是否可以正常运作有着最深刻的认识。

公司小的时候是销售主导公司,而公司大的时候是财务主导公司,销售的局限性在于只看人情不看数字,财务的局限性在于只看数字不看人情。公司 初期,运营成本低,有订单就活得下去,跟客户也没有什么谈判的条件,别人肯给生意做已经谢天谢地了,这个时候订单压倒一切,客户的要求压倒一切,所以当然要顾人情。公司大了以后,一切都要规范化,免得因为不规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同时运营成本也变高,必须提高利润率,把有限的资金放到最有产出的地方。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东才不管你客户是不是最近出国,最近是不是那个省又在搞严打,到了时候就要把业绩拿出来,拿不出来就抛股票,这个时候就是数字压倒一切。

前两天听到有人说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开始的时候我们 想"能做什么?",等到公司做大了有规模了,我们想"不能做什么。"很多人在工作中觉得为什么领导这么保守,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错过很多机会。很多时候是 因为,你还年轻,你想的是"能做什么",而作为公司领导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他比较关心"不能做什么"。 我并非鼓吹大家都去做销售或者财务,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你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有关系,有些人就喜欢下班按时回家,看看书听听音 乐,那也挺好,但就不适合找个销售的工作了,否则会是折磨自己。有些人就喜欢出风头,喜欢成为一群人的中心,如果选择做财务工作,大概也干不久,因为一般老板不喜欢财务太积极,也不喜欢财务话太多。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再决定要找什么样的职业。有很多的不快乐,其实是源自不满足,而不满足,很多时候是源自于心不定,而心不定则是因为不清楚
究竟自己要什么,不清楚要什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得到。

我想,我们还是因为生活而工作,不是因为工作而生活, 生活是最要紧的,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总是觉得生活的各方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如果生活本身一团乱麻,工作也不会顺利。所以要有娱乐、要有社交、要锻炼身体,要有和睦的家庭……最要紧的,要开心,我的两个销售找我聊天,一肚子苦水,我问他们,2年以前,你什么都没有,工资不高,没有客户关系,没有业 绩,处于被开的边缘,现在的你比那时条件好了很多,为什么现在却更加不开心了?如果你做得越好越不开心,那你为什么还要工作?首先的首先,人还是要让自己高兴起来,让自己心态好起来,这种发自内心的改变会让你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气质,更能包容……否则,看看镜子里的你,你满意么?

有人会说,你说得容易,我每天加班,不加班老板就会把我炒掉,每天累得要死,哪有时间娱乐、社交、锻炼?那是人们把目标设定太高的缘故,如果你还在动不动就会被老板炒掉的边缘,那么你当然不能设立太高的目标,难道你还想每天去打高尔夫?你没时间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但是上下班的时候多走几步可以吧,有楼梯的时候走走楼梯不走电梯可以吧?办公的间隙扭扭脖子拉拉肩膀做做俯卧撑可以吧?谁规定锻炼就一定要拿出每天2个小时去健身房?你没时间社交,每月参加郊游一次可以吧,周末去参加个什么音乐班,绘画班之类的可以吧,去尝试认识一些同行,和他们找机会交流交流可以吧?开始的时候总是有些难的,但迈 出这一步就会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而每天工作得很苦闷,剩下的时间用来咀嚼苦闷,只会陷入恶性循环,让生活更加糟糕。

虽然离开惠普仅有十五天,但感觉上惠普已经离我很远。我的心思更多放在规划自己第二阶段的人生,这并非代表我对惠普没有任何眷恋,主要还是想以此驱动自己往前走。

万科王石登珠穆朗玛峰的体验给我很多启发,虽然在出发时携带大量的物资,但是登顶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减轻负荷,最终只有一个氧气瓶和他登上峰顶。登山如此,漫长的人生又何尝不是。

我宣布退休后,接到同事朋友同学的祝贺。大部分人都认为我能够在这样的职位上及年龄选择退休,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福气。 还有一部分人怀疑我只是借此机会换个工作,当然还有一些人说我在HP做不下去了,趁此机会离开。

我多年来已经习惯别人对我的说三道四,但对于好友,我还是挺关心大家是否真正理解我的想法,这也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由于受我父亲早逝的影响,我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不要
像我父亲一样,为家庭生活忙碌一辈子,临终前感伤,懊恼自己有很多没有实现的理想。

一本杂志的文章提到我们在生前就应该思考自己的墓志铭,因为那代表你自己对完美人生的定义,我们应该尽可能在有生之年去实现它。 我希望我的墓志铭上除了与家人及好友有关的内容外,是这样写着:

1.这个人曾经服务于一家全球最大的IT公司(HP)25年,和她一起经历过数次重大的变革,看着她从以电子仪表为主要的业务变革成全球最大的IT公司。

2.这个人曾经在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工作16年,并担任HP中国区总裁7年,见证及经历过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最新突破阶段,与中国一起成长。

3.这个人热爱飞行,曾经是一个有执照的飞行员,累积飞行时数超过X小时,曾经在X个机场起降过。

4.这个人曾经获得管理硕士学位,在领导管理上特别关注中国企业的组织行为及绩效,并且在这个领域上获得中国企业界的认可。

我费时25年才总结1和2两项成果,我不知还要费时多久才能达成3和4的愿望,特别是第4个愿望需要经历学术的训练,才能将我的经验总结成知识。否则我的经验将无法有效影响及传授他人。因此重新进入学校学习,拿一个管理学位是有必要的,更何况这是我一个非常重要的愿望。

另一方面,我25年的时间都花在运营(operation)的领域,兢兢业业的做好职业人士的工作,它是一份好工作,特别是在HP,这份工作也帮助我建立财务的基础,支持家庭的发展。但是我不想终其一生,都陷入在运营的领域,我想象企业家一样,有机会靠一些点子(ideas)赚钱,虽然风险很高,但是值得一试,即使失败,也不枉走一回,这也是第4个愿望其中的一部份。Carly Fiorina曾经对我说过"这个世界上有好想法的人很多,但有能力去实现的人很少",2007年5月21日在北大演讲时,有人问起那些书对我影响较大, 我想对我人生观有影响的其中一本书叫"Trigger Point",它的主要观点是:人生最需要的不是规划,而是在适当的时机掌握机会,采取行动。

我这些愿望在我心中已经酝酿一段很长的时间,开始的时候,也许一年想个一两次,过了也就忘掉,但逐渐的,这个心中的声音,愈来愈大,出现的频率也愈来愈高,当它几乎每一个星期都会来与我对话时,我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但和任何人一样,要丢掉自己现在所拥有的,所熟悉的环境及稳定的收入,转到一 条自己未曾经历过,存在未知风险的道路,需要绝大的勇气,家人的支持和好友的鼓励。有舍才有得,真是知易行难,我很高兴自己终于跨出了第一步。
  
我要感谢HP的EER提前退休优惠政策,它是其中一个关键的TriggerPoints,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在去年五六月发生的事。 当时我家老大从大学毕业,老二从高中毕业,在他们继续工作及求学前,这是一个黄金
时段,让我们全家可以相聚一段较长的时间,我为此很早就计划休一个长假,带着他们到各地游玩。但这个计划因为工作上一件重要的事情(Mark Hurd访华)不得不取消。这个事件刺激了我必须严肃的去对待那心中的声音,我会不会继续不断的错失很多关键的机会?

我已经年过50,我会不会走向和我父亲一样的道路?人事部老总Charles跟我说,很多人在所有对他有利的星星都排成一列时,还是错失时机。我知道原因,因为割舍及改变对人是多么的困难,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但我也相信很多人最终只是把这些理想当成是幻想,然后不断的为自 己寻找不能实现的藉口,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经说过,"与改变世界相比,改变自己更困难",真是一针见血。

什么是快乐及有意义的人生?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对我来说,能实现我墓志铭上的内容就是我的定义。在中国惠普总裁的位置上固然可 以吸引很多的关注及眼球,但是我太太及较亲近的好友,都知道那不是我追求的,那只是为扮演好这个角色必须尽力做好的地方。做一个没有名片的人士,虽然只有十多天的时间,但我发现我的脑袋里已经空出很多空间及能量,让我可以静心的为我Chapter II的新生活做细致的调研及规划。
  
我预订以两年的时间来完成转轨的准备工作,并且花多点时间与家人共处。这两年的时间我希望拿到飞行执照,拿到管理有关的硕士学位,提升英文 的水平,建立新的网络,多认识不同行业的人,保持与大陆的联系。希望两年后,我可以顺利回到大陆去实现我第四个愿望。毫不意外,在生活上,我发现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二十多年来,我生活的步调及节奏,几乎完全被公司及工作所左右,不断涌出的deadline及任务驱动我每天的安排,一旦离开这样的环境,第一个需要调整的就是要依靠自己的自律及意志力来驱动每天的活动,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态度绝对不正确,放松自己,不给事情设定目标及时间表,或者对错失时间目 标无所谓,也不正确,没有年度,季度,月及周计划也不正确。
  
担任高层经理多年,已经养成交待事情的习惯,自己的时间主要花在思考,决策及追踪项目的进展情况,更多是依靠一个庞大的团队来执行具体的事 项及秘书来处理很多协调及繁琐的事情。到美国后,很多事情需要打800号电话联系,但这些电话很忙,常让你在waitingline上等待很长的时间,当我在等待时,我可以体会以前秘书工作辛苦的地方,但同时也提醒我自己,在这个阶段要改变态度,培养更大的耐性及自己动手做的能力。生活的内容也要做出很大 的调整,多出时间锻炼身体,多出时间关注家人,多出时间关注朋友,多出时间体验不同的休闲活动及飞行,一步步的,希望生活逐步调整到我所期望的轨道上,期待这两年的生活既充实又充满乐趣及意义。

第一个快乐的体验就是准备及参加大儿子的订婚礼,那种全心投入,不需担忧工作数字的感觉真好。同时我也租好了公寓,买好了家具及车子,陪家 人在周末的时候到Reno及Lake Tahoe玩了一,LakeTahoe我去了多次,但这次的体验有所不同,我从心里欣赏到它的美丽。但同时我也在加紧调研的工作,为申请大学及飞行学校做准备,这段时间也和在硅谷的朋友及一些风险投资公司见面,了解不同的产业。

我的人生观是"完美的演出来自充分的准备","勇于改变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机会将不断出现","快乐及有意义的人生来自于实现自己 心中的愿望,而非外在的掌声"。我离开时,有两位好朋友送给我两个不同的祝语,Baron的是"多年功过化烟尘",杨华的是"莫春者,风乎舞雩,咏而归 ",它们分别代表了我离开惠普及走向未来的心情。

我总结人生有三个阶段,一个阶段是为现实找一份工作,一个阶段是为现实,但可以选择一份自己愿意投入的工作,一个阶段是为理想去做一些事情。

我珍惜我的福气,感激HP及同事、好朋友给我的支持,鼓励及协助,这篇文字化我心声的文章与好友分享。

(ZT)一篇关于摄影的文章

为何在60年后的今天,当摄影器材不论是在照相机的功能、镜头的锐利度、底片的细致度以及分辨率都已经改进到一定的程度,却仍然没有人能够取代或甚至拍出相同于安塞尓·亚当斯(Ansel Adams)在1940年代所拍摄的作品?

  在安塞尓所处的时代,并没有像Photoshop这样的计算机软件,那么他是如何创造出那些无与伦比的作品?许多企图挑战大师的人很快发现自己的失败,他们有些或许可以很接近如摄影大师杰克·迪金卡(Jack Dykinga)一般,然而每个人的作品却又不尽相同。

  为何有摄影师带着最特别的摄影器材,前往他们利用因特网(Internet)所取得,当年安塞尓·亚当斯或是杰克·迪金卡拍摄照片时所站过的精确位置,他们透过观景窗构图,并且小心翼翼地比对着他们手上那安塞尓或是杰克的摄影作品,试图仿造大师们的心血结晶,然而,结局往往是他们或许能够拍到非常接近大师作品的外观,却没有办法得到跟原作品相同的那份冲击与感动。

  上述所言绝非空穴来风的笑话,大家可以参考以下这个连结,由于天文学家预测,安塞尓·亚当斯于 1948年在优美地国家公园所拍摄的作品『秋月』(Autumn Moon),画面里那月亮与山脉相互辉映的景象,每19年就会重复一次。于是在2005年9月15日那天,将近300位业余摄影玩家浩浩荡荡地从各地出发,在天文学家所预言的位置集结,然而结局却是,是他们并没有拍到相同于安塞作品中的云、布满山头的雪景或是月球上的阴影,然而仍有参加该次活动的摄影者说:『除此之外,我想我们已经拍得很像安塞尓的作品了。』相信安塞尓·亚当斯如果在场听了应该也会膛目结舌吧!?

  他们当然无法拍到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拍到的影像,因为令人拜服的摄影师来自于能创造鼓舞人心的灵感,而非擅长于仿造他人的作品。

  为何即使我们都知道,可以利用Photoshop这样的软件,将任何我们认为不好的影像,处理成为一幅幅杰出的作品,却往往在花上几个小时的修制以后,才发现这些经过后制的影像,可能比他们在原始未经处理前的样子还要糟糕?

或许一幅影像完全是造就于一个艺术家的眼光、耐心与恒心再加上技术,而非他的器材。一台相机捕捉到的是你的想象力,没有了想象力,就没有照片,那只是垃圾。

  英文『image』(影像)这个字来自于另外一个英文字『imagination』,也就是想象力的意思,而非来自于『lens sharpness』(镜头锐利度)或是『noise levels』(噪声程度)。戴维·拉卡贝尔(David LaChapelle's)的作品完全关乎于他自己的想象力,而非他的照相机。布置出他那些疯狂的摄影场景是最难的部分,一但场景布置完成,任何相机都可以用来作为他的拍照工具,然而如果把戴维所使用的相机交给我,并且给我相同的模特儿,我也无法拍出任何跟他相同的作品。

  我之所以会在我的个人首页上放上那张我与一只大炮镜头的合照,完全是因为这么一来我就不用在网页名称上多写一句『这是摄影师的网页』或是『这是一个摄影网站』,那颗大炮镜头能够比文字更明显而快速地表达这个网站的主题,这就是所谓的视觉语言,让我们一眼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事情的重点,而事实上我已经好几年没有碰过那只镜头了。

  任何一台照样机,不论多好或是多坏的照相机,都可以被用来创造那些出色的杂志封面、赢得摄影比赛的作品,或是被悬挂在美术馆里面供人参观。不论是照相机或是镜头的质量,都跟摄影作品的内涵深度毫不相关。乔荷马斯的13 x 19” 限定版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系列相片,在曼哈顿的金别克门美术馆以650美元一张贩卖,而这些照片是用D70拍的。

  有许多展览贩卖由Holgas相机所拍出来、价格高昂的照片,但是贩卖者不会告诉我这些作品是用什么相机拍的,因为在这里,全新的Holgas相机一台只要14.95美元(相当于500元台币不到),你可以欣赏到许多以Holgas相机拍摄的得奖摄影作品,展出于华盛顿区的可可画廊所举办的『2006历史的双眼- 白宫新闻摄影师协会摄影比赛展。

  摄影大师霍克·伊凡(Walker Evans)曾说:『人们总是问我用何种相机拍照,其实拍照的不是相机,而是……』接着他用食指轻敲着指向自己的脑袋。

  公元1837年新墨西哥的一间教堂里出现了一个杰作,传说中耶稣的父亲约瑟所建造的木造楼梯(奇迹楼梯 The Miraculios Staircase),有人会在乎他是用什么工具去建造的吗?利用网络上的搜寻引擎去查一查,您会发现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关于这座木造楼梯的学术讨论,但是绝对找不到任何关于他所使用工具的相关数据。

  你的器材『并不会』影响到你的作品的质量,花较少的时间与注意力去关注于你所使用的器材,那么你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注意思考如何创造更令人赞赏的影像。正确的器材只是协助你能够更简单、快速且更方便的得到你所想要拍到的影像。

  诚如安塞亚当斯于1937年时,在一封回复爱德华(Edward Weston)请求他建议如何添购镜头的信中说到:『任何良好的现代镜头都已经经过矫准,能够在最大光圈时有最好的分辨率表现,缩小光圈只是增加景深而已。』

70年前,安塞尓·亚当斯虽然没有浪费时间在担心他的镜头有多锐利,仍然能够创造出许多以难以置信的锐利而闻名于世的影像作品。

  经过这70年来的沿革改进,比起拍摄所谓的测试图,我们应该更有余裕地去专心致力于制造极为漂亮的照片。当然这些大型相机所使用的镜头,其最佳光圈值不论是在1930年代或时至今日,都只维持在f5.6左右的水平,而一般相机与数字镜头最佳的光圈值大约比这个数值再缩两格。
  购买新的摄影器材并不会让你的摄影进步。数十年来我认为『如果我拥有了那颗新镜头,那我就能够拍出满意的作品了!』不过…..这个欲望似乎没有停止的一天,如今我已经有超过30年的摄影经验,然而永远有更新更好的镜头在吸引着我。熬过去!看看这篇文章『The Station』,你将会得到更多启示。

  1985年,伊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在他的工作室里做了这么一个批注:『照相机唯一该做的事就是从摄影里滚出去。』

  当时有两位从加拿大Nova Scotia州来的女士,她们在一间相机店工作,并且是十足的徕卡(Leica)迷,她们存了钱并且各自买下了一部徕卡相机,由于景仰伊恩斯特哈斯是个使用徕卡相机的摄影师(虽然他在1980年代帮万宝路香烟拍摄的广告是用Nikon相机拍的),所以尽了许多努力才得到进入伊恩斯特摄影工作室的机会。

  初时伊恩斯特并没有发现,直到她们来到工作室的第四天,他才警觉到原来这两位小姐把注意力都放在徕卡相机上面,在一次的谈话中,两人仍不断提出关于徕卡相机,当其中一人再次提及徕卡在摄影上所占优势的问题,伊恩斯特终于忍不住的说:『徕卡相机和其它的相机并没有不同,它们都能够留下妳们所看见的事物,但是,那也要妳们要『看得见』才有用!』

  从此之后,伊恩斯特的工作室里在也没有人问起徕卡、Nikon、Canon或是任何其它品牌的摄影器材了。伊恩斯特还说过:『什么是最好的广角镜头?只要退后两步,顺便看看海阔天空!』

  你能在这里见到一些世界上最棒的摄影作品,该网站的版主在这里也提到跟我相同的主张。还有在这里有一些关于为什么拥有更多镜头只会让你拍出更糟糕相片的相关文章。这里有一些我用一台已经被使用过50年,价值3块美金,比现在市面上的即可拍型相机更为阳春的箱型相机所拍摄的黑白照片。另外这个网站里看到的出色摄影作品,是用Olympus 8080傻瓜相机所拍摄的。

  法国摄影大师安德瑞斯·菲南格(Andreas Feininger)(1905-1999)曾说过:『有很多白痴的摄影者说:『啊!如果我有一台Nikon或是Leica相机,那我就可以拍出伟大的照片了!』而这是我这辈子听过最笨的一种说法。除了观察力、思考及对事物的兴趣是能让人拍出好照片的元素,你还应该去除那些诸如错误的光线,错误的背景或是不正确的拍摄时间等等,会破坏一幅摄影作品的因素,否则就别拍了!不管在你面前的主体有多美!』

  人们都知道车子本身并不会自己开动,打字机也无法自己也文章,荷兰画家林布兰特(Rembrandt)的油画笔也不会自己画画。所以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聪明的人会认为有照相器材能够自动帮他们捕捉影像?就算是最高级且先进的 进口车也不能在高速公路上不靠人力而自行保持行驶在同一车道上,更别说他能自动载你回家了!无论再先进的摄影器材,你仍然需要负责在正确的时间将他带到正确的地点,然后将他指向正确的方向才能正确地得到你想要拍摄的影像。

每一台相机都需要你来帮他设定拍摄条件,不论那是一台多先进的照相机。绝对不要去责怪你的相机怎么会不懂摄影,居然拍出错误的曝光或是拍出不符要求的模糊影像。

  一个好的车手,即使他驾驶着一台像Geo Metro这样的烂车,一样可以在大白天 从许多在后头紧追不舍的警车群中逃逸,那是车手的能力,而非那台车,请看这则报导。

  接下来我要告诉大家我是如何得到这些体悟:

  当我开始学习某些技艺,比如音乐、摄影、冲浪或是其它任何事,在该技艺的领域中,总是会有一座需要挑战克服的高山。最初的20年当你开始学习任何技艺时,你大概只知道你自己手上有个很好的工具,不论是相机或是冲浪板,你可以确定的是,你所使用的工具跟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专业人士可能是相同等级。你会花很多的时间关心自己的器材而且想尽办法要买到更好的设备。20年后,你终于跨过那座山,成为该领域中的佼佼者,也可能已经名扬四海,然后有一天,当一个后学之辈跑来请教你的意见,要如何像你一样成为该领域中的一位人物,你才顿悟到并且理解,原来这一切跟你所使用的器材一点关系也没有。

  你最后终于体会到那些你曾经使用过的,所谓正确的器材,只不过让你更容易得到你所要的外在,而其实就算当初你没有这些玩意儿,或许只是多花一点心思,你一样可以达到今天的成就。你体会到原来对于那些你所使用的器材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造成你发挥技艺时的阻碍,而如果你把这20年来所浪费在研究这些器材的时间,花在如何专心致力于该技艺本身,那么你可能可以在更短的时间达到相同的成就。

  2003年的12月,我在一个选拔赛中见到了菲尔·柯林斯(Phil Collins),人们一听到他的音乐就知道是菲尔·柯林斯来了,有一群人趁着菲尔暂时离开位置的时候,把玩起他的乐器,结果你猜怎么着?他们弹奏的一点也不像菲尔,反倒是像罐头发出来的声音一般。菲尔柯林斯就是菲尔柯林斯,你会认为是他的乐器让他成为有名的菲尔·柯林斯吗?

  有一位来自于密执安州的赛车教练,他其中一位学生的女儿也想要学赛车。有天她用租来的小车(Chevy Cavalier)在赛道上试开了一番,没想到随随便便把一些开着保持捷911或是雪佛兰跑车的中年秃头男人甩在后头。怎么可能呢?很简单,她开车时非常的注意赛道上的各种标示,并且很滑顺且很稳定的保持在赛道在线,而不是努力尝试如何把车子的马力发挥到最大,或是耍一些花招证明自己开车的技术有多好。那些老杯杯非常的不能接受,自己居然会在赛道上输给一个16岁的女生。

  当然,如果你是个职业车手,绝对可以把一台车最大的功能与优点完全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如果你只是个一般人,不论是车子、相机、慢跑鞋都只是你用来发挥自我的工具,你自己才是事情成败的关键。

  如果你问那些使用赞助厂商提供器材的各行顶尖好手,他们会这么跟你分享他们的经验的。

  那为什么那些让你佩服的艺术家仍然要使用那些昂贵的器材,如果其实器材并不会让他们的表现有所不同?答案很简单:

  1. 好的工具让他们更容易得到出他们想要达到的效果,一般的器材可能会让他花去较多的时间。

  2. 这些器材的耐久性对于这些每天都在使用他们的人来说,可以比较耐用。

  3. 这些器材可能有某些功能是某些摄影师惯用的,而这些功能让他们拍起照来较为得心应手,但不代表更好的照片内容。

  4. 嘿!老子有钱想买最高级的器材有何不可?但不代表它能帮我创造什么创意在我的作品里。

  正如我所说的,那只大炮镜头在我的首页只是要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这是个摄影网站,还可以省掉我的画面空间,让我可以只写一个大落落的『 Ken Rocawell』

最后一个例子,我买了一台无法正确对焦的二手相机,它已经被我送回去卖我的店家做了好几次的维修,每次维修完后,相机就如当初我买时的样子回到我的手上。身为一个摄影师,我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虽然是非常的麻烦,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我只要手动修正对焦的设定即可。而用这台相机拍的这张作品帮我赢得许许多多奖项,而且它被悬挂在洛杉矶的一间美术馆,他们把一幅安塞尓·亚当斯的原作收起来,改放了这幅作品。当然展览过后,我的这幅作品又被换上了安塞尓·亚当斯的那幅原作。然而请记得这幅作品是我用一台修不好的二手相机所拍摄而成。

  在这幅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当我的朋友都决定要去吃晚餐的时候,我则选择停留在拍摄地点,当我料想接下来将会出现令人惊奇的天色,我用这台相机以四分钟的曝光时间拍下这幅作品,然而其实如果我用我另外那台3块美金买来,拍下这些黑白相片的那台的箱型相机来拍摄相同的景象,其实也会得到相同的影像。

  就像我常常收到一些男性读者寄来的抗议信件(从来没有女性这么做),他们大多是反对我个人对于器材的选择。他们对于我所使用与介绍的器材非常有意见,只因为我可能用了跟他们不一样的器材。问题是谁在乎呢?这些人真是可怜,他们大概是还没跨越摄影这个领域的那座山,而天真的认为某些品牌的器材还代表着某种程度的优势或意义。他们认为工具是他们精神上的延伸,所以如果我对于他们信仰的器材有所质疑,他们也会舍身出来保护他们所坚信的器材。这里有些徕卡迷对于我的这个网页有很大的不满。不过我要说的是,所有的器材都有其不同的价值,那完全取决于你要的是什么以及你如何使用它,然而适合你的器材却不一定适合我,反之亦然。

  任何相机不论好坏,都能被用来创造出色的杂志封面照片、摄影比赛得奖作品或是被悬挂在美术馆里供人欣赏的作品。相机与镜头的质量几乎跟摄影作品的质量无关。

  如果你能够将自己的器材发挥到极限,那么你大概已经拥有所有你所需要的器材了。更好的器材并不会帮你拍出更好的照片,因为并不是器材让你成为更好的摄影师。

  摄影师才是拍照的人,而不是他的相机。可悲的事只有少数人领悟到这点,大多数人花许多的时间,检讨自己的器材如何让自己拍出差劲的照片。购买最新的相机只能保证你不会拍得更糟。更有内涵的教育才能让你拍出更好的照片,而非更多的相机。

  别因为你的作品中缺乏任何东西而指责你所使用的器材,不相信的话你可以到一些有摄影作品的博物馆或是相关的历史书籍,看看50年前甚至100年前的人就已经得到的精湛工艺品质。相较起来现代的器材着重于方便性,而不在于影像质量的提升。请到我的死亡谷美术馆(Death Valley Gallery),去看看我所拍摄的黑白照片,是不是很锐利呢?这些相片都是用一台3块美金,无法调整曝光设定的箱型相机,加上一颗已经使用过50年的老定焦镜所拍摄而成。这台相机比市面上的任何一台即可拍相机都还要阳春。

  我曾经使用以美金10元购得的二手相机,拍出技术上及艺术上都堪称惊奇的作品,也曾经使用我那价值一万美金的镜头与Nikon机身,拍出许多垃圾不如的照片。

  1921年,摄影大师爱德华(Edward Steichen)使用他跟所下榻饭店的领班服务生借来的一台柯达相机,在雅典卫城(Acropolis, Athens)为Isadora Duncan拍照。他之所以没有使用自己的相机,是因为原本他们计划只用拍摄电影的器材来呈现,然而事实证明后来虽然他使用借来的照相机,那张照片仍然是非常的出色。 这张照片于2000 - 2001被展示于怀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The Whitney)。

  你需要时间去学习观察与构图,当你浪费越多的时间在担心你的器材,那么你能够花在构思如何创造伟大影像的时间就会相对的减少。你应该担心你的作品,而非你的器材。

  每个人都知道,一台比较好的打字机或许会让你在打字的时候更轻松愉悦,然而一个人写作的能力,跟他使用何种品牌的打字机,或是他能否维修打字机,是毫无任何关联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一个人是如何使用何种相机,或是他对于快门速度、镜头设计甚至是相机设计工艺的精通与否,跟他能否创造出引起兴趣的作品,有任何的关联呢?

  就像想要写作的人必须知道如何操作打字机一般,想要摄影的人也必须了解如何操作一台相机,但是这却只是创作过程中的极小的一个环节。您知道我是用什么牌子的计算机以及什么软件完成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这篇文章吗?您当然不会知道(除非您有读过我的『关于』网页),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对我有意义,可是对各位读者来说却没有任何意义,就好比没有人会在欣赏您的摄影作品时,关心或注意哪一幅作品是用哪一台照相机拍摄而成,因为那真的是没有必要。

  知道如何去做一件事情,跟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情,已经算是两回事,而要把一件事情做到令人称许,那又更是另外一回事。

  比如我们都知道,要让一台钢琴发出声音何其简单,只要用手指头去按琴键,用脚去控制中踏板,一般人也能轻易地让钢琴发出声音,但是要能够用钢琴弹奏出感动人心的音符,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别认为越贵的器材代表越好。拥有太多的摄影器材往往是拍出最差劲照片的好方法。价值越昂贵的相机与镜头,其所代表的实质意义往往与其价格不成正比。

中国政法大学老师一封给女儿的信 ZT

亲爱的女儿:
  
  爸爸是个无能的人。很多事情都办不好,请你原谅。爸爸把你带到这个世界可能是个错误,当然,更大的错误是爸爸自己来到了这个世界。
  
  当听说你妈妈怀孕时,我感到意外的惊喜。但随后的事情让我感到,把你带到这个世界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凭你爸爸这个小小的北大博士、小小的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师、一个月可怜巴巴的五六千块钱是不可能给你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的。
  
  爸爸还有点常识,听说生孩子要“指标”,如果没有“指标”,将来孩子就不能上户口,就一辈子是个黑户。大约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就先到中国政法大学计生办以及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事处咨询办理准生证的问题。得到的答复是,如果女方是北京市户口,可以在北京市办理准生证,如果女方是外地户口,但男方是北京市独立户口,也可以在北京办理准生证,但如果男方是北京市集体户口,就不能在北京办理准生证。非常不幸的是,你妈妈是江西省新余市户口,也就是外地户口。你爸爸虽然是北京市户口,但属于集体户口。因此,只能在你妈妈的户口所在地去办理准生证。可能你会问:为什么你爸爸是集体户口,而不是独立户口呢?公安局的回答是,因为你爸爸没有在北京买房。换句话说,也就是说你爸爸无能,都博士毕业了,连个房子都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千千万,空房子也有千千万,但你爸爸只能“望房兴叹”,没有一个是属于你爸爸的。你爸爸没本事挣钱,更没本事骗钱、偷钱、抢钱,买房子只能是“将来时”。
  
  我也曾向其他老师请教这个问题,有的老师给我支了一个招,找学校的资产管理处要一个房号,然后把户口迁出来,就可以在北京办理准生证了。当你爸爸找到中国政法大学资产管理处时,得到的答复是,以前可以,现在不可以。你爸爸不是校领导,也没有熟人关系,就凭一个刚来的毛头小子,哪有这么大的脸去要一个房号呢?由此又可以看出你爸爸的无能。后来,你爸爸又找了一些朋友,想通过其他途径在北京办理准生证。由于要花不少钱,而你爸爸又没有这么多钱,一些途径只好作罢。另外,托了一个北京的亲戚,也说不好办。说到底,还是由于你爸爸不是领导,也没有相当硬的熟人关系,更没有钱去打点。忙活了一个多月,你爸爸还是灰心了。承认自己的无能吧。
  
  可能你又会问了,为什么一定要在北京领准生证呢?在哪里领不都一样吗?你不知道,在哪里领准生证关系可大啦!如果你在北京领,将来就可以办理北京市户口,你以后就可以在北京上学、考大学。而如果你在江西领,将来就只能办理江西的户口,你以后就应当在江西上学,如果在北京上学,就要交很多钱,而这些钱可能是你爸爸交不起的。即使可以花钱在北京上学,将来考大学时,还要回江西考大学。同样的分数,在北京可以上北大、清华,而在外地,只能勉强上一个最差的本科,甚至连本科学校都上不了。上哪个大学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都很大,你说爸爸能不尽量在北京领准生证吗?
  
  可惜一切努力都是白费,最终你爸爸和妈妈决定在江西新余市领准生证。没想到,江西新余市计生办要求你爸爸和你妈妈必须回新余,才能发给准生证。当然,在北京还要盖很多章,为此,你爸爸跑了很多次,还憋了一肚子的气。给你讲其中的一件事情吧。记得新余市计生办给你外公一张表,要求你爸爸所在地的计生办盖章。你外公用特快专递将那张表寄到北京,你爸爸填好了,先到中国政法大学计生办盖了章,然后到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事处计生办盖章,办事的一个工作人员说:“你这张表要重新填写,因为你没有用签字笔填写。”你爸爸还是能买得起签字笔的,只是当时填表时没有带签字笔,就随便用一支圆珠笔填上了。我跟那位工作人员解释:“这是从新余快递过来的,如果重新寄过来时间会比较长,而且孩子都快生了。”那位工作人员说:“即使给你盖了章,回去也不能用,还会让你再来盖章。”我说:“那就先帮我盖上吧,如果需要修改,到时候我再来盖。”那位工作人员说:“那可不行,章可不是随便盖的,你想好了,如果现在你坚持要盖,我可以给你盖,但以后就别想再找我盖了。”你爸爸想,万一这个表格真的不能用,现在盖了章,以后人家就不给盖了,那可怎么办呢?没办法,你爸爸只能回到学校。从学校到城北街道办大约是3里地,爸爸走着去,又走回来。天气已经比较热了。当然,后来爸爸想了一个方法,用签字笔把表格上的字重新描了一遍,又走着去城北街道办盖了章,那位工作人员看到我的方法心里暗暗佩服,很不服气地在表格上盖了章。
  
  从法律上讲,那位工组人员属于公务员,从政|治上讲,那位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在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事处的大门上写着这样几个大字:“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由于北京和新余距离很远,坐火车要20多个小时,而且当时你已经在你妈妈的肚子里八个月了,你妈妈坐火车已经很不方便了。你爸爸也要上班,很难抽出时间回新余领准生证。你外公托了好多关系,送了好多礼。你妈妈曾气愤地说,干脆不办理准生证了,看政|府能把我们怎么样,我们又不是超生,难道正常生一个孩子还有罪吗?中国还有人|权吗?你爸爸只好劝你妈妈,政|府还是好的,因为是“人民政|府”嘛,只是其中的个别部门和个别人比较可恶而已。最后,你外婆和你妈妈还是回新余了一趟,坐飞机回去的,但耽误了好几天才拿到准生证,原因是计生办的人去参加党的活动了,都不办公。新余市的计生办也是这样为人民服务的。
  
  大约在5月20日左右,北京市公安局宣布,男方是北京市集体户口,即使没有买房,孩子也可以随父入户,办理北京市户口。真是老天有眼啊,爸爸看到了一线希望。否则,爸爸真想不明白,我是北京户口,为什么我的孩子就只能是江西户口呢?或许,这只能怪你爸爸娶了一个江西的老婆,你爸爸应该娶一个北京的老婆。不过,如果那样的话,现在就没有你了。你爸爸在北京恐怕也很难找到一个像你妈妈那样好的老婆。因为你爸爸就是一个小小的北大博士,一个小小的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师,一个月只有可怜的五六千块钱的收入。或许也应该怪你爸爸没有进入国家机关,当个干部。其实,你爸爸就是因为知道当领导的好处太多了,才不敢去当领导。爸爸希望每天晚上都能睡着觉。
  
  5月24日,你来到了这个世界。你爸爸也开始了艰苦的给你办户口的历程。先是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办出生证,先后就去了四次才办成。第一次去,是周五,人家说,周二周四办理,其它时间不办理。你爸爸因为周二上午要在昌平给你可爱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讲课,只能等下周去办理了。第二次去,你爸爸没有把集体户口封面的复印件带去,不能办理。人民医院在办理出生证的说明中并没有强调集体户口要把封面复印件带去,这也不能怪你爸爸。只好等下个周四再去。第三次去,办好了,但不能当天拿,只能等周三下午去拿。而周三下午你爸爸还要到昌平给你可爱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讲课。为了不再往后拖一周,只好辛苦你外婆去帮你领证了。据说,你外婆在人民医院也费了一些周折,你外婆领了号以后,先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打印,然后再回来盖章。真不知道人民医院是怎样为人民的。如果不为人民,为什么还叫人民医院呢?拿到出生证时,你已经快满月了!!
  
  有了准生证,你爸爸就马不停蹄地去中国政法大学计生办以及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计生办、北京市昌平区松园派出所咨询如何办理随父入户手续,由于是北京市新出台的政策,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办理。他们之间互相打电话咨询,总算相信北京市已经有这样一个政策了。他们心里可能在想:“北京市怎么出台了这样一个政策,真便宜了这小子!”他们所说的“这小子”就是你亲爱的爸爸,北***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师,一个月五六千块钱。
  
  虽然可以上户口,但必须首先将新余市的准生证变成北京市的准生证,为了这个变更,他们又给你爸爸列了十几个证明,让你爸爸去办理。你爸爸一看,头又大了。何时能够完成这些要求呢?这次又需要辛苦你外公了。因为需要你妈妈老家的三级计生办盖章,而且证明的内容必须打印,手写无效。你爸爸打印好了内容,为了节约时间,你爸爸托了单位的一位叔叔将证明材料传真给你外公,你外公到长林居委会计生办一问,人家说只能手写,不能打印。这可难坏了你外公和你爸爸,我们想了很多对策。甚至想到自己私自刻个公章盖上去,而我们都知道这是违法的。为了你,我们把一切都抛开了。后来,你爸爸柔声细语、和颜悦色、不耐其烦并且差点就低三下四地跟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计生办的工作人员解释这个问题,最后她同意手写的也可以。
  
  拿到新余市三级计生办的这个证明,本以为就万事大吉了。但当你爸爸到中国政法大学保卫处去盖章时,保卫处的老师还没听说过这个政策,又亲自打电话询问派出所的人,最后让我去人事处盖章。你爸爸到人事处时,那天正好赶上学校为新入校的老师联合办公,人事处只有一个学生在值班,没法盖章。你爸爸又去中国政法大学计生办去盖章,那天又是老师体检,计生办没有人。
  
  第二天,你爸爸又去学校给你办户口。人事处的老师也不敢任意给盖章,又打电话咨询了学校保卫处户籍科的老师,说我必须有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计生办盖章的准生证才能给盖章。你爸爸只好先去办理北京市的准生证。先到中国政法大学计生办盖章,计生办的老实态度还很好,很快给你爸爸盖好了章,写好了证明。接着你爸爸又去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去盖章,一打听,盖章的那位工作人员休假了,下周四才能回来。而下周四和周五,你爸爸必须去外面讲课,没有时间去昌平。昌平离你爸爸妈妈当时住的地方大约有40公里,这个忘记告诉你了。其实,你爸爸不应该出去讲课,应该天天在家里等着那位工作人员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回来上班。可是爸爸不去外面讲课,你的奶粉钱,你的学费,你的玩具,还有我们将来的房子谁给我们呢?就靠你爸爸可怜的五六千块钱?现在我们的房租是1500 元,再加上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费,每月剩不了多少了。你妈妈辞了工作,专门在家照顾你。
  
  7月16日,星期一,也就是今天,你爸爸再次去昌平给你办户口。到了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计生办,那位工作人员拿着我的材料看了看,说:“北京市的准生证呢?”我说:“我现在就来办啊?”那位工作人员让我把当时给我的材料清单拿出来,然后指着上面的文字说:“你是不是老师?这上面写得这么清楚,到你所在地的居委会办理,看不懂吗?”我说:“这个很专业,你没给我解释,我以为就是到这里办理呢。”她说:“你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怎么能看不明白?还要怎么解释?”你爸爸不敢和人家吵,否则人家就更不愿给你办事了。你爸爸只好“灰溜溜”地走出来,去找中国政法大学居委会。
  中国政法大学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还比较好,很顺利地办好了各种手续,由于手续比较多,还是办了接近一个小时。填了好多表,给你爸爸传达了计划生育政策,给了避孕套(如果在新余办户口,你妈妈要先上环才能给你上户口,据说这个和生孩子差不多那么疼,我怎么忍心让你妈妈再受一次苦呢)。出来后找中国政法大学计生办盖章,计生办没有人,我找了几个地方,又等了一会,终于来人了。刚要给我盖章,电话响了,她接了电话。接着又来了一位学生,说是帮一位老师来领东西的。办好这些事情后,才给我盖了章。盖好章已经接近10点了。再到城北街道办去盖章。由于天气太热,今天到城北街道办两次,都是坐一站公交车,当然还要走一段,因此,衣服还是湿透了。由于各种证明手续都已经齐全了,这次城北街道办计生办没有说什么,二十分钟办完了手续,盖好了章。
  
  由于必须有城北街道办计生办的公章,政法大学人事处才给盖章。因此,我从街道办回来急忙去人事处。上次接待我的老师今天不在,我只要找另外一个老师。她对这个业务不熟,又去问领导。我事先已经打好了一个证明,这是按照昌平区松园派出所的要求写的证明。人事处的老师请示回来以后说,有两个地方必须修改一下,才能给盖章。我仔细看了一下,两处修改并不是实质性的,改不改问题都不大。但领导说要改,我也不敢说不改啊。大凡任何领导签字或盖章之前都要稍作修改吧,不然怎么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和权威呢?说实话,这样的领导,打死我,我也不做。
  
  我到财税法所的办公室借了一台电脑,把证明按照要求重新打了一遍,此时已经是11:20了。我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舍不得浪费,因为快到下班时间了。我急忙赶到人事处,那位老师又认真看了一遍,最后终于帮我盖了中国政法大学人事处的公章。盼了这么多天的公章终于有了结果,我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我猜测此时派出所已经午休了,但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向松园派出所走去。早上出来就吃了一点东西,书包里带了本来应当是早餐的面包,早上没有吃,现在吃吧。看样子是没有时间吃午饭了。头上是炎热的太阳,嘴里是干硬的面包(两天前买的),手里是沉甸甸的证明材料,下面是沉重的步伐和发酸的两条腿。到了派出所,又是一位女同志,今天真倒霉,所有给我办事的全部都是女同志。这难道和我办的事情有关?女民警看了看我的材料,说还缺一个派遣证的复印件。我准备的材料都是上次来松园派出所咨询时一个女民警(真晦气!又是女的!)给我列的清单,里面可没有这一项啊。没办法,和她争论也没有用,我一声不吭地回学校办手续吧。太阳还是那么热,嘴里的面包还是那么干硬(刚才路上没吃完),手里的材料还是那么沉甸,步伐还是那么沉重……
  
  回到学校已经是12点半了,人事处人事科的门已经锁上了。估计都去吃饭了吧。我回到教师休息室,躺在沙发上打个盹,两个可恶的女老师在那里大声说着话,太可恶了,又是女的!实在是很累,我还是睡着了。一觉醒来,已经1:50 了。我想,人事处应该上班了吧。到了人事处,说明情况后,他们说到图书馆的综合档案室去复印。我又来到图书馆三楼的综合档案室,复印了相应材料。重新又走到了松园派出所,由于到松园派出所只有一站地,但没有公交车,所以,只好步行。
  
  这次换了一位女民警接待,再说一遍晦气,因为又是女的。她说:“你这张申请书应当改一句话。”我说,这是按照你们贴出来的标准格式写的。她说:“你办的事情比较特殊,和他们不一样。”我还能说什么呢?他接着说:“父母双方必须亲自来办理户口,户口是大事。”我说,现在住在城里,孩子她妈来一趟不容易。她说:“必须两人亲自来,实在不行就等出月子再来办理。”我说,你们一定要她来,她可以来。我心想,就是人快死了,也给你们抬过来。依法办事嘛!!!最后,她又说:“办理这件事的民警出差了,你们下周再来吧。”
  
  我已经没有什么话可说了,你们出不出差,和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你出差,我就得等一周,她休假,我也得等一周。把老百姓当猴耍呢!!!
  
  可惜,周末我还要回家一趟。不知下周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孩子,至今我还没有帮你办好户口。办个户口真难啊!将来等你爸爸有钱了,爸爸给你办个美国户口,中国的户口太复杂了,咱办不起。
  
  孩子,等你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你妈妈和你爸爸,你爸爸为你办户口,不知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憋了多少气。如果你爸爸活不到70岁,那就是上面所提到的那帮人给气的。
  
  你爸爸很无能吧,自己没本事,没钱,还去生别人的气,是不是很无能啊?
  
  孩子,你已经快60天,希望你快快长大,将来给你自己的孩子上个美国户口吧,中国户口太难!
  
  爱你的爸爸
  
  2007年7月16日 23点55分
  
  作者为翟继光,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政法法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师。

2008年11月17日星期一

High Noon (1952)

这些天看的片子里面最喜欢的一部。
根据看片子的感觉判断,我也是个英雄主义者。可惜,英雄主义者的结局并不往往像电影中那么如意。力挽狂澜,成功的概率可能不会高过中彩票多少。
故事情节,多多少少可以跟《七武士》一比。令人着迷的,是乱世之中仍有法则,不管是未开化的日本,还是一片荒芜的美国西部。
群众反应的不同,也能折射出那么点美国人和日本人的本性区别。不由得不承认,自由主义不一定总是好用过集体主义。至少,尚未发展出合作的自由主义,不是那么靠谱。

The Third Man (1949)

不看评论不知道经典。

2008年11月16日星期日

保持通话

考虑到香港片的身份,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Red Dragon (2002)

这一系列片子都以塑造独特形象而成功。在我看来,双线作业之间的逻辑联系太少。

2008年11月15日星期六

Hannibal (2001)

美国佬就是变态。是不是太自由了,自然就会有部分人忍不住变态起来?
一二两部在IMDB评分反差很大,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情节太简单?不够紧张刺激?缺少了朱迪福斯特?最后的场面太恶心?

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

暂时看不出太多深意,好像是需要重复观看,不然怎么网上全是好评?

2008年11月12日星期三

回家的路

不喜剧不搞笑,也不现实不感人,的确挺做作,像牙医说的“很假”。
就范冰冰来说,比《苹果》差远了。

2008年11月11日星期二

zz战场生存手册zz

【流弹】就是脱靶射偏后,仍继续飞了较长距离,基本上超出有效射程的弹头。  

【跳弹】就是以300米/秒以上速度和30度以下入射角打在坚硬物体上或以400米/秒以上速度和15度以下的入射角射到水面时,被反弹改变飞行方向的弹头。  

【穿射弹】就是打穿各种掩蔽物和隐蔽物之后,仍有足够杀伤力的弹头。  

【掩蔽】既能保护自己不被发现,又能使子弹、弹片不能击中或杀伤力降低,起到这种作用的物体就是掩蔽物。  

【隐蔽】只能保护自己不被发现,但不能防弹,起到这种作用的物体就是隐蔽物。  

【连射】就是把快慢机扳到连射位置,勾住扳机不放直到打完弹夹、弹鼓或机枪弹带中所有的子弹。  

【点射】就是把快慢机扳到点射位置,勾一下板机只能打2发或3发。或把快慢机扳到连射位置,勾一下扳机就松开,再勾一下就松开,即无节奏或有节奏地勾扳机,这样射出的子弹有多有少,多了就是长点射,少了就是短点射。  

【扫射】就是以连射和长点射状态下,向前方扇区转变枪口方向进行射击。  

【单射】就是把快慢机扳到单发位置,此时手中的枪只能半自动射击,即勾一次扳机只能打一发子弹。  

本文不只限于步兵,对于任何在陆上战斗的兵种来说都有参考价值。  

现实生活中,究竟是什么人向往战场?  

对于没上过战场的人来说,无论是不是军人,对真实的战场态度都不外乎二种:一个是怕;另一个是向往。怕战场的人多数是女人居多,连看了战争影视都发抖,别说是真正的战场了。向往战场的人以男人占多数,当然也有少数的女性,他(她)们为什么喜欢战争,除了对迷恋军事的原因之外,还有看多了战争影视和战争新闻,受到影视情节和新闻的感染,或对战争影视作品中的主人公十分敬佩、或受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煽动,自己也幻想着上战场,到战场上发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激情……。也有的人属于“叶公好龙”型的向往战场者,平时向往战场纯粹是一种爱好、一种消遣,一甘真正的上了战场,却十分紧张,还出现“战场心理综合症”,甚至会被战场上的景像吓得精神错乱……。  

至于上过战场的人,几乎90%以上都不愿意再次上战场……。  

话题似乎扯远了,下面就说一说本文的话题,真正的战场究竟怎么样,上了战场该怎么生存,相信看完了本文,连没上过战场的军人也会有启发。  

走上战场前的准备工作  

走上战场前,也许可能是没做好任何准备甚至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就上了战场。这也是某些有经验的老军官的带兵方法,也就是不告知自己的部下战士们会发生什么事就“开工”。这么做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果上战场之前就对部下说明会有什么事发生,可能会在部队中带来紧张心理,即使士气高昂也不会例外,如果部队在心理绷得紧紧地状态下上战场,反而效果不佳。据国外某些老兵们回忆,有时确实是在没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开打了,在极度惊吓之下,反而会把人身上平时没有发挥出来的潜能给逼出来,如果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的话,被逼出来的战争潜能还会更大一点……。但是军官们多数深熟“攻其不备,击无不克”这一道理,并不一定会让自己的部下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就参加战斗的。就算是有意不让部下作准备,他们自己也会在暗中布署一下,直到战争开打时才告知部下。  

如果在上战场前就被军官告知的话,结合了老兵们的经验,个人建议做以下准备:  

心理准备:  

一定要克服不正常的紧张或兴奋的心理。对于从没打过仗的新兵来说,当军官告知要上战场时,通常会有二种心理反应:一种是兴奋,另一种是紧张。  

对于心理兴奋的人来说,一定需要克服兴奋心理带来的影响,上战场一点也不好玩,要小心谨慎!记住平时在训练场和军事演习中学到的战术要领,服从军官的任务布置,千万不能因为心理上亢奋,带来战斗上的盲目性甚至轻敌大意。  

对于心理紧张的人来说,一定要想办法使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使他们相信胜利属于我们一方,我们一定会在战场上存活下来!要是种种手段都没有效果,还是出现有人因为心理紧张不想上战场,想当逃兵的话,可能出现很糟糕的情况:处决逃兵,使一种肃杀的气氛在部队中四处弥漫。相信多数人宁可面对敌人的枪口,也不愿意被自己人打死,那样很不光彩。  

物质准备:  

上战场前,只有新兵才会什么都带、甚至除了武器和弹药以外什么都不带或携带的东西很不合理。如果你是乘坐坦克装甲车辆的战斗人员的话,能满足生存需要的东西带什么都行可以。但如果是步兵那就不一样了,配枪、弹药、军刀、手雷、头盔、军服、腰带、内衣、鞋袜、防弹衣、口粮、医疗自救包、工兵锹、饭盒、水壶、过滤净水器、指南针、GPS(卫星定位仪)、打火机、酒壶、电池、单兵夜视仪、单兵通讯设备、帐篷、睡袋、肥皂、牙刷、牙膏……新兵往往把这些东西装了满满一大包就上战场,这做法往往很不正确,可能会使你在战场上丧命!因为所有的东西加起来足足有30公斤以上的重量,除非你是坦克装甲车辆的战斗人员,否则带着如此沉重的物资上战场,不仅会使你行动不便,在战场移动缓慢,为了加快行动你往往不得不丢下自己的东西以减轻重量,战场上丢了东西就找不回来了,那等于是白带了;而且为了把你和你的东西运上战场,后勤部队的运力也白白花费了不少……。除此之外,带了那么多的东西会使你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牵挂,这也不利于在心理上轻装上阵。当年伊拉克战争开打时,人们在电视新闻中会看到,一些美国步兵身上背着硕大无比甚至比一个人还大的大背包,事后不少美国老兵们在BBS里发表的言论都嘲笑这种做法。带了那么多的东西,到了战区后,发现后勤部队早已准备好了一切……,就算是后勤工作没有做好,在敌人那里却会有令人兴奋的发现。还有,那么多的东西战斗时带着没有用!只能放在驻地的个人辅位,很占地方。不仅仅如此,在行军时背着如此沉重的物资会使你体力消耗很大,极有可能使你掉队或拖慢部队行进的速度……。

至于中国军队,上战场前单兵携带物资的上限没有美军那样宽余,带什么都是严格规定,不在规定范围内的东西不让带。  

对于老兵们来说,最值得带的东西,除了身上穿着的头盔、军服、腰带、内衣、袜子、鞋靴、弹药包等各种军用包裹之外就是配枪、刺刀、弹药、口粮、水壶、工兵锹、打火机,要是有条件的话就带上防弹衣、夜视仪、指南针、GPS。除此之外的什么东西最好不要带。其中弹药和口粮最为重要,最好是尽可能多带一点!  

但要一定要注意:到战场上参加战斗交火时,除了头盔、军服、内衣、腰带、鞋袜之外,身上的东西重量加起来最好不要超过二十公斤!否则过大的负荷使你行动不便,加大了被击中的概率。  

现就老兵们(不只限于步兵,其它陆上作战兵种也有)所选择携带的东西作一评说:  

配枪:

  

不用多说,上战场当然要带枪,没有人愿意在没有任何武器的情况下,赤手空拳地上战场,即使是坦克装甲辆的乘员也需要有自己的配枪,不然万一失去了座骑就只能赤手空拳了。但是,想要用什么枪,不是自己能决定的,而是部队根据战斗需要和人员素质来决定,你并不能自主选择。真正上过战场的老兵都希望机枪再多一点,越多越好,辅之以加强若干支狙击步枪、单兵榴弹发射器、手雷等等。只有新兵才会选择狙击步枪,实际上使用狙击步枪不一定安全,这种枪械只有拉大距离才能起作用。而且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神枪手才可以装备狙击步枪。注意千万别用狙击步枪攻击200 米以内的目标,除非战场上一片嘈杂混乱使敌人难以注意到你,否则开一枪你就被发现,会遭敌方各种火力的重点“关照”!而且用狙击步枪根本无法与使用自动步枪和机枪的敌方步兵在400米以内面对面地硬抗,因为狙击步枪的火力密集性和火力连续性都不够,易遭压制!只要你玩过使命召唤、荣誉勋章之类的战争游戏,就会体会到:用狙击步枪很难在近距离内与冲锋枪、自动步枪、机枪对抗! 

弹药: 

 

没上过战场的人是不会知道弹药的重要性的。在不少战争影视中,最常见的场面就是:枪,敞开了连射,不用考虑弹药容量;手雷,无限扔;枪榴弹,无限射……。例如仅有30发子弹的弹夹,却打了足足100发以上,扔出的手雷还超过了个人携带能力,一次只能打一发的枪挂榴弹发射器,居然打了好几发也不装填。这实际上十分荒诞!根本是不可能的!别被战争影视误导!实战中,老兵们决不会多次连射、扫射和不加瞄准地盲目胡乱射击,那是训练水平差、心理素质差的新兵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尽量采取单射和短点射,少打或不打长点射和连射,尽量仔细瞄准后才开枪。只有在遭遇大群敌人而且是聚集在一起时,才会敞开了连射,连射前一定要保证弹夹中有足够的子弹,否则子弹打光你就没的时间换弹夹了,由此被敌人乘机灭了实在挺冤!无论是连射、长短点射和单射,老兵们在射击时都会默数着、估算着弹夹中还剩下多少发弹药,如果弹夹中的子弹少于10发时,就尽量找掩蔽物并躲藏其后继续射击打完剩下的子弹,或拉大与敌人的距离以避开敌人火力,或暂时脱离交火找个能换弹夹的安全地方。更换弹夹时一定要快!不能慢!而且换弹夹时不要脱离战友们的掩护!多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互相支援,与战友之间互相弥补手中武器的不足。一定要注意节约子弹!!!除非战斗中能保证弹药的后勤供应,或确认交火的时间不太长,才可以短时间连射和长点射,否则尽量短点射或单射。交火结束后,一定要及时得到弹药补给,但也别忘了把敌我双方尸体上的弹药带拿走,就算是敌人尸体上的弹药不能用在自己的枪上,也要拿走!敌人的枪也拿!一定不要让敌人来收回枪支和弹药,这样做还可以加大敌人的战争损耗。此外,个人的弹药携带量也得注意,弹药携带重量最好不能超过15公斤,带多了会影响战斗行动的灵活性。在实际战场上,即使带上15公斤重的弹药,采取短点射和单射的情况下,连续战斗交火也坚持不到二小时以上,所以一定要注意节约弹药。当身上弹药量减少到只剩一二个弹夹时,就要尽量避免射击或少射击,除非战友分弹药给你或情况危急才继续射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只要还在交火战斗,没有得到后勤弹药供应就千万不要把弹药打光。弹药全部打光的后果是什么,谁都清楚。  

那些既不仔细瞄准、也不节约弹药、盲目胡乱射击的新兵,是不会得到老兵的同情和帮助的,反而会成多数老兵们人人痛恨和兼弃的对象!因为他在打光子弹后,会向别人索要子弹,结果连累整支部队增大了弹药消耗量!  

刺刀或、匕首: 

 

别看它是冷兵器,但不会是仅仅限于近身肉搏,它也是野外生存的有用工具之一。开路破障、伪装取材、修建工事、打猎取食、动小手术等等都少不了它。在某些老兵的手中还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作用。  



工兵锹: 

 

一定要带上,要是自己带不了,也一定得让别人带上。想要很快就有一个好的掩蔽工事或一个休息的好地方的话,工兵锹就能起作用了。不仅仅是用来修建掩蔽工事。当你掉进陷井、深崖中、在建筑物或地下坑道工事中被活埋的话,它就是你的挖出一条生存之路的希望!而且在发生肉搏战时,工兵锹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打火机:

  

别看这玩意儿很小,但在野外生存肯定少不了它,生火取暖、野炊饮食、夜间照明、示警求救、纵火烧敌等等都会有很大用场。很可贵的是它占不了多大的空间和重量,一定要自己带一个,还要鼓励别人也带上打火机。  



口粮和水:

  

如果确信在战场上不会断炊的话,口粮就可以少带一点以减轻重量。要是在战场上有断炊的可能,那就尽量多带些口粮。口粮尽量不吃或少吃,断炊后一天只许吃一二口!只要还未从战场返回后方,就得尽最大努力避免吃完所有的口粮!对于嘴馋贪吃的士兵要坚决严厉管制!当他吃完了自己的口粮向你讨要时尽量不给或少给,以免他把所有人的口粮吃掉连累大伙一起挨饿!水,无论战场上会不会断炊,每人都一定要装满满的一水壶,上战场后尽量不要喝,无论口渴得再要命也不要喝!只有在坚持不住对口渴的忍耐时,才可以喝一二口,决不能大口地喝。遇上有后勤水源供应或找到自然水源时就可喝多一点,别忘了把水壶装满!在战斗结束后也别忘了把敌我双方尸体上的口粮和水带走。长时间的饥渴之后,切不可暴食暴饮,以免出意外!另外,在战斗交火时,最好把多余的口粮和水壶放在可以找到的地方或留给不参加战斗的人看管,等战斗结束了就回去拿,以免带在身上加重负担,影响战斗行动。  

指南针和GPS: 

 

如果是跟随军官和大部队一起行动的话,带着它或许有点多余;但如果你掉队了或你的部队行动方向出错时,它就不是多余东西,会成为你和你的部队得以生存和完成任务的工具。  



单兵夜视仪: 

 



现代战场是一个高科技的战场,夜间战斗少不了,如果没有夜视仪,夜间战斗就会很被动。即使在最理想状态下,夜视能力再好的一双肉眼,能看清目标的距离也就二百米以内,根本比不上用夜视仪看到的距离。另外还要注意节约电池,不到战斗时夜视仪尽量不要开机,除非你在执行前方警戒探路和侦察、放哨的任务。另外,带了单兵夜视仪就得多带点电池。  



身上的头盔、军服、防弹衣、内衣、鞋袜:  

别看是小事,但不多加注意的话,在战场上也会给你带来足够的麻烦!  



头盔不用多说,战场上尽量戴着别脱!因为头部中弹死亡率是最高的!注意不要指望头盔能防得住步枪的直接射击,即使是防弹能力最好的头盔,被步枪子弹在有效射程内击中时,就算是没击穿,也会使你的劲椎受到损伤或出现脑震荡!如果挨枪的距离足够近的话,就会使你的战友们看到头盔打穿、劲椎折断、脑袋开花并贴到脊背上的你那吓人惨状……。  



衣服,无论天气有多热也要多带一点衣服,只要不会增加多少重量都行。即使是在热带雨林地区作战,也会遇到温度低于20摄氏度甚至只有10摄氏度气温的情况;夏季炎热的沙漠地区温差极大,白天正午达40摄氏度以上,但一到晚上就降到零下5摄氏度甚至零下20摄氏度;所以多带衣服以备保暧之需,而且多余的衣服可以让你在战场睡觉时当被子盖。此外穿厚衣服也可以阻挡并降低弹片、流弹、跳弹、穿射弹的伤害。发生肉搏战时,身上穿的厚衣服也能救你一命,因为用刺刀扎穿较厚的衣物时很费力气。遭到炮击和空袭时,穿厚衣服可以有效缓解爆炸冲击波甚至弹片的伤害。要是有条件装备防弹衣的话,不要穿重量太大的重型防弹衣,它的防弹能力或许是最好的,但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因为重型防弹衣重量通常达到30~40公斤,过大的重量负荷会使你的行动能力降低,增加了被多次击中的危险!所以一定要穿重量轻的防弹衣。这还是一个老话:需要在机动能力与装甲防护能力之间取得最佳平衡。还要注意:任何防弹衣都不一定能防步枪子弹的直接射击,只能有效防弹片、流弹、跳弹、手枪子弹。即使是防弹能力最好的重型防弹衣也不一定能 100%的防子弹,只要交火距离小于50米,全世界就没有任何一种防弹衣能防得住步枪子弹(将来很难说),别以为穿防弹衣就安全。以AK-47发射的 7.62×39毫米M43弹为例,穿防弹衣在100米内挨一发就肯定失去战斗力,100米以上的话,就算是没击穿防弹衣,但子弹打在身上时产生的巨大冲量也够你受的,内脏受损和肋骨折断免不了,这样的伤害常常比被子弹在身上穿一个洞更难救治,只有在距离超过300米时,多数军用防弹衣才能有效防止AK- 47发射的7.62×39毫米M43弹。如果敌人用的枪是M14、M40、M24、FN、G3、79/85式之类发射7.62×51毫米和7.62×53 毫米子弹的狙击枪械,甚至是发射变态12.7毫米或14.5毫米大口径弹药的枪械,那就更不能指望防弹衣的保护了,在400米之内挨一枪全都挂!

内衣和鞋袜也要关注一下,如果你在战场上经常坐车转移,就不用多加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了。但如果部队车辆损耗很大,几乎无车可乘,那就免不了长途行军了,那就得多关心一下你的内衣和鞋袜,长途行军时一定要把脚塞紧,把鞋扎紧,如果鞋子肥度较大的话,那就要在袜子里塞点棉花或棉布、绢布等质地柔软的填充物,注意不要塞在脚底,应塞在脚背和脚脖子上,总之一定要防止脚和鞋面磨擦,否则走不了二小时脚就被磨破了皮,再走下去够你受的!要是因此掉队肯定完蛋!内衣也不是小事一桩,主要是指穿在下身的内衣,长途行军时要多留意它是否会与裆部皮肤磨擦,一定注意不要穿三角裤衩和紧身短内裤,如果你穿着的不幸是三角裤衩的话,最好脱了扔掉,否则质地再柔软的三角裤衩,走了三小时以上,也可能会把大腿根部那一片皮肤磨破流血,很痛的,会迫使你走路的样子变成很难看的O形步、鸭子步……,要是不想出现掉队的情况,最好在上战场前改穿肥大的棉质内短裤。此外,在夏季或在南方热带地区作战时不要长时间穿三角裤衩和紧身短内裤,除非你有条件洗澡或只洗屁股,否则长时间穿三角裤衩和紧身短内裤会把你的裆部捂出皮肤病!如不及时治疗的话,轻则烂裆!重则断子绝孙!无论男女军人都是一样。所以,军人的裤子之所以肥大,是有这方面原因的。

上战场前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都做了,还要做什么准备呢?当然有!听一听任务简报,了解战场的形势和自己要完成什么任务,这也是一个最必要的最后准备,它是你在战场上进行作战行动的指南,否则上了战场不知道任务是什么,只知道消灭敌人,那样盲目行动反而不好生存!

  

如何对付战场上的敌人们  



炮兵和飞行员: 

 

自二战以来的历次战争中,大炮和飞机(只限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作战飞机)是给敌我双方带来伤亡最大的武器。说来谁都会不相信!死在大炮和飞机之下的人,多数不是被炮弹和炸弹爆炸产生的弹片击中致死的,而是被爆炸冲击波震死的!战场的真实景象通常是残垣断壁、光山秃岭、黑糊焦炭、赤条条支离破碎还散发出焦肉味的尸体,那是爆炸冲击波的杰作!尸体为什么会是赤条条的一丝不挂?因为爆炸冲击波强度足够大时,不但会把你震死!而且还会扯碎你身上衣服!产生的高温还会烧焦衣服和皮肉!这种现象在夏季最为显著,因为此时人们身上的衣物很少。但在冬季就不会这样了,在冬季战场上死于爆炸冲击波的人会明显减少了一些,因为人们都穿着厚厚的衣物,只要你和爆炸点的距离足够远,穿厚衣服可以减弱爆炸冲击波和碎片对你的伤害,但脑震荡、鼓膜破裂致聋、耳鸣是免不了的。如果与爆炸点足够近,即使穿着厚衣服,也会被炸得只剩下破布条,而且死无全尸了!  

不同口径的炮弹,爆炸冲击波的杀伤距离取决于炮弹中的装药量,榴弹的装药量最大,所以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最厉害。现代西方国家的陆上炮兵所装备的火炮多以三种口径为主:105毫米、155毫米、203毫米,军舰主炮多为76毫米和127毫米,坦克炮口径统一为120毫米,少数西方国家装备的旧坦克为105毫米坦克炮,将来还会出现140毫米坦克炮;俄罗斯和中国等国的制式火炮口径则为: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155毫米、203毫米,军舰主炮多为76毫米、100毫米、130毫米,坦克炮统一为125毫米,少量坦克为100毫米、 105毫米、115毫米、120毫米,将来还会出现140毫米或135毫米坦克炮。  

对于105毫米榴弹而言,冲击波的有效杀伤距离多在20米以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躲进地下坑道工事,在20米内落一发105毫米榴弹,肯定不仅仅会受到碎片伤害这么简单,还会受到冲击波的杀伤,如果你穿的是厚衣服的话,只要没被碎片击中,距爆炸点超过10米以上基本上可以生还,但脑震荡和耳聋、耳鸣等后遗症是免不了;120毫米、122毫米炮弹的冲击波杀伤多在30米以内;152毫米、155 毫米炮弹的冲击波杀伤距离多在50米以内。至于变态的203毫米口径大炮弹,冲击波杀伤多在100米以内,如果你与203毫米榴弹的爆炸点相距30米之内的话,基本上会“粉身碎骨”!再近一点就“人间蒸发”了!如果躲藏在坦克里,最好关紧舱门并祈求203毫米的变态大炮弹千万别落在10米的距离内,因为在这距离之内落一发203毫米炮弹,爆炸气浪足以抛翻重达67吨的M1主战坦克,要是被直接击中的话,就有可能被打回零件状态!所以不仅仅步兵害怕炮兵,连坦克装甲兵也怕,对坦克装甲兵而言,最值得害怕的就是对方隐藏起来的直射火炮。对于坦克装甲兵来说,直接挨一发105毫米榴弹,坦克虽可能不会被击毁,但坦克外表也会被严重破坏,车内的人也会被冲击波震得丧失战斗力!若是152毫米和155毫米的榴弹的话,坦克直接挨一发虽不会被击穿装甲,但也有可能被抛翻炮塔,车毁人亡!坦克是如此,其它装甲车辆就不用说了。  



至于火箭炮,杀伤效果基本上比普通火炮更强一点,射程也更远些。由于没有火炮口径的限制,所以火箭弹的的弹头可以做得比炮弹更大些!如美军的273毫米火箭炮,它发射的火箭弹连203毫米炮弹也自叹不如,爆炸冲击波的杀伤距离可以远达150 米,它不仅仅是弹头装药量巨大这么简单,而且还有专门杀伤人员的集束弹头(也称母子弹头),就是在100米至500米高度的低空爆炸,向地面倾泻“钢雨 ”。 

以上所说的炮弹和火箭弹的冲击波杀伤距离,多是假设落在地面,并在地皮上爆炸而言的,如果是在5米以上10米以下的空中爆炸的话,冲击波的杀伤距离就更远了,会在以上所说距离的基础上增加5米至20米。  





如果遭飞机空袭的话,最受罪的就是坦克装甲车辆了,它们会成为重点空袭的目标。如果你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没有任何隐蔽和掩蔽,最好赶快抛车,并远远地躲开!至于步兵(指的是广义上的步兵),所做的事就是尽可能疏散!并远离没有掩蔽和隐蔽的坦克装甲车辆!如果敌机有意轰炸步兵的话,飞行员只会把炸弹扔到人员最聚集的地方,决不会费心用宝贵的炸弹去轰炸稀疏的人群或那么少的几个步兵的,除非有意这样做。应当注意:航空炸弹多数比203毫米的大炮弹更加厉害!西方国家所用的航空炸弹多为500磅(227公斤)、1000磅(454公斤)二种;俄罗斯和中国的航空炸弹多为250公斤、500公斤。用来攻击陆上重要目标时就用227公斤或250公斤实心装药航空炸弹,如果用来杀伤人员和群集目标的话,就会换用集束炸弹(也称母子弹)。空地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是用来攻击重要的陆上目标的,坦克装甲车辆的战斗员最怕的就是这个!普通的步兵基本上不用关心它们的威胁,唯一需要关心的就是防范地毯式轰炸和集束炸弹。挨一枚227 公斤航空弹的效果比挨一发203毫米炮弹还厉害,即使是M1之类的重型坦克,被它直接命中也会被炸回零件状态!不用多说,250公斤炸弹威力肯定比227 公斤炸弹大一些。至于454公斤以上的炸弹,多被用来攻击坚硬的目标,或换成集束装药用于大面积杀伤暴露的目标。除了普通的实心装药航空炸弹之外,有一种航空炸弹让所有的陆上作战人员十分害怕,那就是燃料空气炸弹,也称云爆弹。这种炸弹首次在越南战场上使用,第一次使用时,由于体积较大,连B-52轰炸机也装不下,只好用C-130运输机投放,爆炸后造成2~3公里以内大面积缺氧,使大量人员窒息死亡,连躲藏在地下坑道工事的人员也难幸免(最好装备氧气瓶什么的,但这不可能)。至于重达1吨以上的变态巨型航空炸弹则很难见到,除了燃料空气炸弹(云爆弹)以外,巨型航空炸弹很少用于轰炸地面零散的目标,多被用来轰炸更加坚固的地下工事和大型军舰。  

要对付炮兵和飞行员,对步兵来说除非他们离你们近到步枪有效射程之内,或有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并且敌机进入有效射程,否则根本没办法奈何得了他们。所以对任何国家的军队来说都一定要加强炮兵和航空兵、防空兵的建设!  

对步兵来说,对付不了炮兵和飞行员,就只好在减少伤亡上想办法。如果是防御战,为了保住生命多花点力气构筑防御工事和严密伪装是绝对必要的!如何合理构筑工事,下面就会讲到。如果是进攻战,最好要拉大与战友之间的距离,不要采取“人海战术”,冲锋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最好大于5米(除非是丛林战和巷战),以几个人为小集团,各个小集团要互相交替掩护着冲锋,冲锋时要冲得尽可能快!冲锋时要想生存下来基本上只能自求多福,或寄希望于己方部队的掩护能力、防空能力和炮兵压制能力了!  

据统计,在二战中死于炮击和空袭的军人,占死亡总数的80%以上,其中60%以上是炮击造成的,所以炮兵才被称为战争之神。  

步兵: 

 

这里说的步兵,是狭义上的步兵,即不包括机枪手和狙击手在内的步兵。不用多说,只要你是步兵,你能给对方带来什么样的伤害,对方步兵也能对你带来同样的伤害。如果你是坦克装甲车辆的战斗员,就得小心对方步兵手里是否有反坦克反装甲武器!对付零散的他们最好用己方步兵,遇上大群的敌方步兵时就用机枪和榴弹发射器进行压制,掩护己方步兵与之交火战斗。若兵力处于劣势的话,最好多利用地形与敌周旋,或召唤炮击和空袭。  

机枪手:  

也是广义上步兵的一员。老兵怕机枪,新兵怕炮弹,其实这种说法,在过去的年代是正确的,但放在现在,却不正确了。现在的老兵们害怕的不只限于机枪了,还包括炮弹、炸弹、地雷和狙击手。由于通用机枪的火力密集性和持续性、有效射程都超过了自动步枪,如果敌机枪手与你的距离超过400米(多数自动步枪的有效射程),你就会陷入被动,而且自动步枪30发的弹夹容量也不利于和机枪比火力持续性,换弹夹时容易遭对方机枪火力的压制,所以决不能用自动步枪和对方通用机枪正面硬抗!解决办法就是避开机枪的正面火力,从侧翼迂回靠近到自动步枪的有效射程内消灭机枪手。要是己方有狙击手的话,最好掩护己方狙击手来解决敌方机枪手。  

狙击手:

  

同样也是广义上步兵的一员,其实狙击手和步兵的界限十分模糊,差别仅在训练水平和所用枪械上。在以往的战争中,他们给敌我双方带来的伤亡或许是最少的,但是给敌我双方带来的心理压力却是最大的!在有敌方狙击手活动的地方行动,最好把隐蔽和掩蔽工作做好,并祈求狙击手的第一枪千万别打在你的身上!当发现有己方人员遭受敌方狙击手袭击时,在开阔地带最好拼命疾跑,迎着枪口或背对枪口就跑Z字路线,侧对枪口就采取时快时慢的跑法,直至找到最结实的掩蔽物躲藏起来。如果你与狙击手距离较近或者对方的枪法很准的话,就别指望靠跑步避免被击中,最好一边跑一边向敌方狙击手的大致方向开火还击进行压制或扔发烟信号弹进行干扰。如果确认了敌方狙击手的确切位置,最好用机枪进行压制,因为机枪的有效射程与狙击步枪基本相近,在机枪的压制掩护下让己方步兵靠近狙击手的藏匿地进行反击。或者以狙对狙,掩护己方的狙击手进行反狙击作战。如果是美军这样的主儿,在伊拉克对付反美武装的狙击手时,甚至会动用炮兵和飞机对狙击手的藏身地来个地毯式轰击。  

什么东西能保护你?

  

很遗憾!在现实中什么东西都不象看起来那样结实!能真正防弹的东西实在太少了!  

以下所说步枪子弹,如不加说明,均为AK-47发射的7.62×39毫米M43弹。  

在建筑物内部行动时,只有致密的建筑材料比如实心砖块、混凝土、石头、厚瓷砖、粗钢筋等才能基本挡住子弹或减弱子弹的杀伤力,因此可以作掩蔽物来用。至于家具、家电、门窗、楼梯护栏,仅仅只能起到隐蔽物的作用,实际上没有什么防弹能力,不要认为躲藏在家具、家电、门窗、楼梯护栏后面就是安全的!否则一甘被发现,就会连人一起被射个对穿!在建筑内部的墙壁分为隔离墙和承重墙二种,真正起防弹作用的只有承重墙,躲藏在厚实的承重墙后才是基本安全的,除非对手用变态的12.7毫米大口径枪械在500米以内开火。隔离墙能不能防弹,取决于它的结构和材料,如果隔离墙是用实心砖块和水泥构筑的话,厚度在100毫米以上就基本上可以挡住100米以上距离射来的步枪子弹,在100米以内就得小心穿射弹的伤害。如果隔离墙是用木板、复合板、塑料板构筑而成的话,它只能起到隐蔽物的作用,决不能防弹!除非子弹击中的是隔离墙上的坚固承接零件。还有楼板,它也不一定能防弹,其防弹作用等同于用水泥和砖块构筑的隔离墙,只能使你不能被敌人看见,如果楼上楼下的敌人听见了你走在楼板上的脚步声,确定了你的位置的话,向房顶楼板或地面楼板开枪就能打穿并给你造成威胁,除非楼板上的钢筋够多、瓷地砖够厚,否则你会被更致命的穿射弹击中!因为子弹在击穿楼板时会严重变形!加之开枪距离很近,往往不足3米,任何自动步枪的子弹都能打穿楼板。所以在建筑内行动时一定要保持静默。在建筑物内交火时还要小心跳弹,从几何角度上讲,跳弹常常会令人防不胜防,而且发生跳弹时,被坚硬的物体反弹会使子弹变形,杀伤力会变得更大。在建筑物外面行动时更要小心!不到万不得己不要到街道上行动。其实街道和广场是最不值得呆的地方,那是狙击手和机枪手们的“射击训练场”!穿越街道时要快!要出敌不意!最好要逐个转移,或从一间房屋进入另一间房屋地转移,前提是一定要熟悉地形。  

至于民用车辆,除了八十年代及以前生产的老式汽车以外,现在生产的汽车的车体多数没有多大的防弹作用,唯一能防弹的地方只有发动机和车轮。在电影中常常可以看到警匪汽车追逐枪战的场面,子弹在车体上打出一个个的洞,但车内的人却没事。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在有效射程内被任何步枪子弹和手枪子弹击中,车体都会被射个对穿,除非打在发动机上和车轮上!至于客车和货车,它的防弹作用只比一般的汽车强一点点,但都不能防止步枪子弹的穿射。因此躲藏在汽车上时,最好祈求敌人没有发现你(此时起到隐蔽物的作用),如果被发现,你就完蛋了!除非你与敌人之间正好隔着发动机和车轮。八十年代及以前生产的汽车多数“皮糙肉厚”,车体都是用0.8~1.1毫米厚的钢板制造的,旧客车和旧货车的车体是用1~2毫米厚的钢板制造的,所以防弹作用最好,但近距离仅限于防手枪弹和霰弹,步枪子弹只有在距离超过200米时才无法伤害躲藏在旧客车和旧货车内的人,如果距离小于 200米就很难说了。如果是狙击步枪发射的7.62×51毫米或7.62×53毫米的子弹,在有效射程内任何车体都基本毫无防弹作用,除非躲藏在发动机和车轮后面。例如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就有一个穿帮的小细节:米勒的寻人小队遭到钟塔上德军狙击手的袭击时,米勒居然躲藏在一辆小汽后面,德军狙击手也在瞄准镜中看见了,但却没向他射击。其实,毛瑟98K发射的7.92毫米子弹在那样的距离上足以打穿米勒藏身的汽车车体!  

树木能防弹吗?答案是不一定。大多数的步枪子弹在通常的交战距离内都能打穿300毫米厚的树木。在所有的树木中,只有桦树和檀树等纹理致密的树木防弹能力最强,但也只限于直径为100毫米以上的。所以在森林中作战要记得防止穿射弹的伤害,茂密的林木只能起到隐蔽物作用,仅仅使敌人无法发现你。对于每平方米一个直径100毫米树木的森林而言,步枪子弹穿过这样的森林所能达到的最大距离为200米左右,而由于步枪子弹与树木枝叶碰撞穿射时会产生大量跳弹,让人防不胜防。所以如果你的躲藏位置暴露了的话,最好赶快转移,否则在150米以内任何步枪子弹都会毫不客气地穿过树林击中你,除非你藏身于直径超过400毫米的的大树后面、或与敌人隔着极为密集的树木或躲藏在大石头后面。  

构筑坑道工事时,要注意多挖点土方,最好挖深挖大一点,各个坑道工事要有战壕相连,战壕的高度要足够一人露出臂膀的高度,在敌人来袭方向要多堆点厚度超过2米的湿沙包和大石头,这样就可以在任何距离上的防范步枪子弹。坑道工事的顶部最好用厚厚的树木、岩石、泥沙来构筑,有条件就加上钢板或钢筋水泥板,总厚度最好在2米以上,越厚越好,这要看你能不能多花力气去构筑了,否则挨不了几发炮弹,坑道顶部会被抛掉!另外坑道工事的出入口不能太大,最好仅容一个人进出,而且出入口最好有一走廊,走廊内每隔一两米就挂一条沾水的厚帘子,越多越好,这样可以有效吸收和减少爆炸冲击波,防止爆炸冲击波通过坑道出入口传导进来杀伤人员,如果只挂一二个帘子,那么挨不了几发炮弹,那么少的帘子都会被抛掉,使坑道入口失去屏蔽。要不就在坑道工事出入口走廊内构筑相互间隔交错的隔断墙,这样也能屏蔽爆炸冲击波。  

注意:遭到炮击和空袭时,最好要躲藏在坑道工事里,千万别躲在战壕里,因为战壕根本无法防范爆炸冲击波的伤害。只有等到炮击和空袭停止时才出来,出来时最好不能一下全出来,应让少数几个人出去,看一看炮击和空袭是不是真的停止了,看一看敌人是不是已经开始发起冲锋了,否则敌人炮兵有可能使诈,假装停止炮击,等你们全部出来时再来个突击!  

要是在战场上用完了所有本文所教的生存方法,还是没有用处的话。那真拿你没办法,只好教你最后一招:装死!怎么装死还是自己看着尸体,模仿着办吧!不过战场的尸体没有几个是全的,也没几个是服装整齐的,敌人要是一看见你这样服装整齐、四肢齐全的 “尸体”时,就会明白到什么了……。如果装死成功,骗过敌人后,最好祈求敌人千万别打扫战场收拾尸体,否则你就被发现了!还真是够丢人的

2008年11月10日星期一

X-Men: The Last Stand (2006)

那个穿墙的小姑娘,果然就是人见人爱的Juno。

2008年11月9日星期日

X2 (2003)

就像评分所反映的那样,的确好过第一部一点点。
用我们那里的土话说来,就是“地面滚到席子上,高了一篾片”。

民主就是两只狼和一只羊投票决定午饭吃什么,而自由就是一只武装的羊反对这次投票。

民主就是两只狼和一只羊投票决定午饭吃什么,而自由就是一只武装的羊反对这次投票。

富兰克林

X-Men (2000)

看一遍尚可,看多一遍就是自己找无聊了。

2008年11月1日星期六

经济危机就在身边

上千人的公司,说关闭就要关闭了。
还好我孤家寡人,抗风险能力超强。
乡下我爸还有几亩地,最多不租出去留着自己种。